↑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其他题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①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②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绍兴。
    ③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⑤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⑥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散淡所弥漫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⑦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⑧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⑨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就能令人会心一笑。
    ⑩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⑾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1.对“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B.一提到乌篷船,人们就会想到绍兴,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

    C.乌篷船的精神层面丰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

    D.乌篷船僻居一隅的固守使它具有本土性和草根性。

    2.文中“漫不经心的散淡"所指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

    B.作为交通工具的乌篷船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

    C.乌篷船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

    D.无论是用乌篷船捕鱼还是用它交通都能享受到闲雅的情趣。

    3.乌篷船放在其他地方“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对这句话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清净孤高,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B.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

    C.乌篷船只有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才能显示出与大自然的亲近。

    D.乌篷船只有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方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火中取栗的人
    ①凡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他曾呻吟或叹息:“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耐的,于是,凡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②在凡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这也是画布对凡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凡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凡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凡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③在凡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凡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④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凡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⑤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⑥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凡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能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凡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⑦但凡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通过评述凡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凡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C.第②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厚重布幔般的愚昧和无知,竟把凡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③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凡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凡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第①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短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3分)
    答: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3分)
    答:________
    3.“火中取栗”是成语,凡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3分)
    答:________
    4.凡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凡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请从③—④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回答。(2分)
    答:________
    5.请就本文第⑥段所说的“不屈和挣扎”的问题,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诗中“春江正渺茫”写的是眼前之景,但这寻常之景与“君去”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却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
    2.从形象勾画和抒情方式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4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8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望麦田,挥舞镰刀,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抡起铁锤,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踏上田埂,享受“带月荷锄归”的自在……请以“劳动者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确立标题;不要脱离话题范围作文,不要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