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其他题 3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8分)

    (1)                 ,人迹板桥霜。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 

    (3)                 ,只有香如故。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5)莫道不消魂,                              

    (6)《沁园春 雪》中直接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6分)

    我是一颗不幸的星。一个夜晚,我从天空陨落。我曾根深蒂固地认为我永远属于那片湛蓝而深suì( ① )的天空。现在,我却躺在这浩瀚无际的荒原。在忐忑不安中,我窥探四周,死一般的沉寂让我悲从中来。在歇斯底里中,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教诲:不要让生死耿耿于怀,廓然无累者才能达到生命的至境,活着和死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这是挣脱了家园的禁锢,魂归大地的怀抱,我愿化作一póu )黄土,以一颗炽热的心滋养出一片青青的小草。                            

    1.根据括号前的拼音,写出括号中应填的汉字①           

    2.“廓然无累”中,“累”的拼音是           。 “我却躺在这浩瀚无际的荒原。”请找一个词代替“浩瀚无际”,维持原意不变           

    3.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一句符合本段文字意境的句子。(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常识:《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是        ,他是   国著名的文学家和人道主义斗士。(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性学习。(7 分)

    材料一: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种名为“一滴香”的东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据说,这种东西只要一滴,就能让清水变成高汤,而且还拥有鸡肉味、鸭肉味、牛肉味、羊肉味等不同口味。

    随“一滴香”相继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飘香剂”、“辣椒精”、“火锅红”等食品添加剂。与那些用天然食材耗费大量时间熬制的高汤相比,这些物质只需投入少量,就能拥有同样甚至更加出众的味道。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告诉记者。正是由于不清楚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成分,所以无法判断其是否安全。

    材料二:统计显示,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吨左右,味精、柠檬酸、木糖、木糖醇和香料中的乙基麦芽酚等产品的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安全吗?

    材料三:2012年6月1日起,我国首部《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在外包装上进行标志,并推出召回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也在2012年推出了新修订的版本。

    材料四:然而,光有标准还不够,谁来监管标准的执行?“食品添加剂归哪个部门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在监管体系上,监管的部门太多太杂,看起来,各个监管部门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有认真监管。”从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上,看不出到底哪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

    1.材料二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2.2009年以来,毒奶粉、假豆腐、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等问题频发,面对这些现象,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的主要信息谈谈你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看法。(不少于30字)(2分)

    3.听多了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你可知道一些正能量的材料吗?请从生活中取材,补充一则反应食品安全的正面材料,60字以上。(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4分)

    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①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2分)

    ②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19分)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11)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12)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13)“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14)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15)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16)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

    主要内容

    A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A:                         B: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4.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3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5.选文第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6.选文第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2分)

    7.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鉴赏(4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2分)

    2.这首诗运用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隆中对》、《后出师表》对比阅读(15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此人可见  (          )   ②欲大义于天下 (         )

    不伐贼(         )       ④不甘味   (         )

    2.对“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3.翻译句子。(4分)

    将军宜枉驾顾之。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4.乙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5.白居易曾有诗云:“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对于诸葛亮效忠刘氏的情结作了高度评价,你是如何理解他与刘备父子之间感情的?试做分析。(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50+5分)

    雨,抑或绵绵而下,抑或倾盆而泻。行走在雨中的你,或许有过难以忘怀的场景,或许有过悲欢离合的演绎,或许有过驻足凝视的欣赏,或许有过触动心灵的感悟……这一切都已影印在你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请你以“雨中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