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样/尾巴/首以待碑/俯首

    B.允/变独戏/钩心斗/所向披

    C.红/淋淋/呕心沥词夺理

    D.及/连梁山/淡明志障/敛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几年前,某些国内品牌手机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可以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近来外国品牌调整战略,市场份额有很大提升。

    B.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评选标准严格,安徽省千年古镇三河镇,肥西县小井庄、启明、新光、鸽子笼村和肥东县的瑶岗村首屈一指

    C.2011中国安徽第八届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展厅里络绎不绝的看车市民除了参观绚烂夺目的展车,还可欣赏精彩的表演,享受周到服务。

    D.“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大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③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

    ④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逐渐显现出来。

    ⑤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

    A.③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④②①

    D.⑤④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安徽省集中文化项目,加强版权保护,加快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②安徽一家公司正在打造一部42集动画连续剧《黄山传奇》。③这部片子展示了徽风皖韵的魅力独特,在国际市场一亮相就备受欢迎。④公司上映前由于在安徽省版权交易中心进行了登记,作品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与挖掘。⑤除了加强版权保护,安徽省版权交易中心更加注重推动版权与资本的对接。⑥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安徽与多家国家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安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⑦安徽还将文化产业作为独立板块参加徽商大会赴香港招商,首开了内地文化产业境外招商的先河。⑧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连续5年是30%的增速,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2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序 号

    修 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不到30岁时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非常了不起的自成一家之言的一本思辨性非常强的著作。

    答:①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两句话,内容保持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然后补写一句总括性的话。(6分)

    当别人兴奋时,如果自己没有欣喜,那么不烦恼也是一种幸福;

    当别人成功时,如果自己没有收获,那么不失败也是一种幸福;

    ________;

    ________。

    总之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科技活动都是有风险的,除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外,也还有伦理风险。伦理视角更关注科技对人身体、精神与生命质量可能造成的危害。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因而对其所作的解释也不相同。科技的伦理风险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由于正面或负面影响可能产生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尤指科技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

    科技的伦理风险主要来自于科技应用的伦理尺度和信用问题。对于同一科技,不同的使用者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道德标准的不同而产生伦理风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体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它必然要蕴涵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并非是价值中立的。以往科学“客观”“中立”的形象已日益受到冲击,在“什么”被科学地确定为“需要”和“风险”的问题上,在具体选择和使用哪种类型的“科学”的问题上,始终都会包含着价值和伦理判断。在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宣称自己价值中立的同时,也将其与体现更广泛社会价值的社会理性对立起来,从而造成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科学理性不仅垄断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垄断着关于风险的解释与判断标准。

    风险问题使得人类的信任结构发生了嬗变,从对以人为主的信任变为对抽象体系的过分依赖。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与自己有同等地位的人,而是相信被机构化了、被制度化了的人。在这种条件下,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成为风险时代本体性安全的主要来源,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为社会信任关系的主体。所以,科技专家掌握着关于科技风险的社会判断和政策决定权,而作为外行的公众则被剥夺了决策和评论的机会,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

    风险社会迫切需要伦理价值对科技活动的介入,也使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总之,科技伦理是对科学技术活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问题的伦理把握,是对科技活动的对象、过程、后果等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伦理价值观反思,它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科学技术实践与伦理要求的冲突以及伦理规范在科技实践中所遇到的道德悖论和两难困境的问题。

    (摘编自张彦《现代科技的风险类型及其博弈研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科技的伦理风险”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科技的伦理风险是从伦理的视角关注科技对人的身体、精神与生命质量所造成的危害。

    B.科技的伦理风险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因正面或负面影响可能产生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

    C.科技的伦理风险尤指科技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等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

    D.科技的伦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使用者在应用科技的过程中错误的态度、方式及道德标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科技蕴涵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往“客观”“中立”的形象日益受到冲击。

    B.在现代社会,与宣称价值中立的科学理性相比,社会理性体现出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C.科学理性垄断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因此也垄断了关于风险的解释与判断标准。

    D.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相关要素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伦理价值观反思。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现代社会,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对立导致二者之间关系的断裂,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B.风险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信任结构,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成为风险时代本体性安全的主要来源。

    C.科技专家掌握着关于科技风险的社会判断和政策决定权,外行的公众则放弃了决策和评论的机会。

    D.伦理价值对科技活动的介入,有望彻底解决伦理规范在科技实践中遇到的道德悖论和两难困境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拜谒芦苇

    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蹿。明净的阳光追逞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绽开在我们脸上。叶如剑,顺手掐一枝,卷成苇笛。不一会儿,芦丛里便悠悠地飘起苇苗的合奏。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地呢哝着。站在高处看,那芦塘如一幅青翠的长卷;深深的芦丛是鸟的家,总飘着鸟们的低吟或高歌,此起彼伏。

    盛夏狂风骤雨会常来,风雨中的芦苇翻腾起伏,像泛白的巨浪,像燃烧的绿色火焰。傲岸的身躯侧身相依,紧紧挽在一起,伴着阵阵轰鸣,如旗如幡地漫卷飞扬,任风暴从它的肩背上卷过。一阵阵雨瀑倾泻着,击打着……

    不论风雨怎么肆虐,它们一直抗衡着。不论多久,风雨总会过去,当云开雨住,它们颤动一身血雨,又挺起胸,湿漉漉齐刷刷地立起,昂头向天,威武雄壮,像一群摧不垮,压不倒,却能以柔摧刚的王者。它告诉我,在遭逢厄运的风雨时,要守住心中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

    后来长大了,我看到了河中沙洲上的另一片芦苇。那是一个秋水暴涨的午后,我的心绪如水一般苍茫。坐在河边的坝子上,看一河卷着杂物翻滚着的浑黄的洪水。河中央狭长的芦洲,全被洪水淹没了,只露出一片细长的苇尖。它们在洪流中挣扎着,时隐时现。这急流,这挣扎着的苇子,霎时让我的心为之颤动。那漫漫湍流,正在演释一场求生的悲壮与惨烈。水面上那一茎茎绿色是那么纤细,却不折不挠,全力支撑着它们孱弱的身躯,艰难地泅渡着。这是一片在狂流中舞动的芦苇,是一片与急流对峙的芦苇。它们坚韧得如一面面希望的旗帜,染亮我的心。它告诉我,生命在激流中,永不会倒下。

    秋去冬来,芦花如雪,一蓬飞絮,白发飘飘,像一群乡野里的母亲——她们轻吟着生命的沧桑。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鸟儿早已飞走,只有阳光薄而柔软地照着它瘦瘦的叶子。它曾春绿夏荣,趟秋雨,冒冬雪,走完它的四季。在它生命的冬天,只闪耀最纯朴的银白。寒风中的芦苇,每个细节都进出它生命最后的重量——那白亮的黄叶和枝干是它生命的全部。经霜后,芦叶干枯,只剩挺直锃亮的枝,那明亮的色泽,就像是它不愿凋零的思想,燃亮了冬天。它想带着这最后一丝光芒,卸下一身负累,随风雪与茫茫荒草为伍,回归大地。它没有一丝凄迷与眷恋,只等农人收割,堆成垛。接着人们又用耙子耧净掉在芦苇地上芦叶,芦荡便干干净净地把自己交付给一场又一场风雪。

    从冬到春,场院里芦苇高高的垛越来越小,它们正在被剥,被剖,被辗,被巧手的人们编成席,编成草盖,编成粮仓,编成各种物什拿到集市上去卖。剩余的枝叶最后被烧,变成冬天走向春天的火焰……到开春,高高的苇垛便全消失了。

    一夜春风,悄然而至,塘水冰融。不几日,白惨惨的芦塘不知何时又冒出淡绿的芦尖。哦,这就是它的又一次生命,只要根在,它的生命便生生不息。

    哦,这就是一种生命……忽地我不禁又想起了那更遥远更崇高的芦苇。那曾在《诗经》中读到的“蒹葭苍苍”,该是最古老的芦苇了,然而它比不上让我动情和惊诧的微山湖的芦苇。我曾坐着游艇在当年游击队与日寇斗智斗勇浴血周旋的微山湖上,看到过如汪洋一般的芦苇。水,滚滚滔滔;芦苇如密密的丛林,如威武的战士,在洪流猛浪中向前俯冲……那情景令人震撼。那天虽乌云笼罩,细雨吹洒,而我却分明看到了它崇高与卓越的光芒。那是在血雨腥风中曾坚强地与敌人战斗过的芦苇啊;那是曾见证过扒飞车,炸桥梁,芦荡飞舟的壮烈的芦苇;那是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挣断镣铐,冲破封锁的不屈的芦苇;那是在苦难中,在生与死的烈火中生长过的芦苇啊!

    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但你要坚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灵魂永远是站着的。而现实中有太多弯曲的灵魂,也有太多黯淡污浊的生命。

    我常想,芦苇虽不伟岸,不强权,像茅草一样活着,但我却很崇敬它。它不与花争艳,只是淡泊从容度着岁月;它也不争宠邀媚,卑躬屈膝,它只是用它的朴素洁净,坦荡高昂,昭示自己生命的平凡。我不知道一棵芦苇能沽多久,但我分明知道,它的前世今生都是一种永恒的高贵。

    站在芦苇身边,我才发现我的渺小。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地活一生也就够了。

    1.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5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3分)

    (2)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3分)

    3.请从修辞及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表达艺术。(6分)

    4.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见山楼记

    (明)宋 濂

    见山楼者,上虞魏君仲远之所建也。仲远居县西四十里所,龙山委蛇走其南,将升而复翔,其旁支斜迤而西,则为福祈诸峰,若车,若旌,若奔马,若渴鹿饮泉,不一而足;势之下降,为阴阜,为连坡,为平林,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东则遥岑隐见青云之端,宛类蛾眉,向群山相妩媚为妍。

    其下有巨湖,广袤百里,汪肆浩渺,环漫乎三方,晦明吐吞,朝夕万变。方屏插起湖滨,曰夏盖山,去天若尺五,岩峙谷张,尤可玩爱,诚越中胜绝之境也。仲远心乐之,以为非高明之居,不足延揽精华而领纳爽气,于是构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

    鼎俎既备,肴核维旅,壶觞更酬,吟篇迭咏。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远近之山,争献奇秀,晴容舍青,雨色摊翠,不俟指呼,俨若次第排闼而入,使人涵茹太清,空澄中素,直欲骖鸾翳凤,招偓佺、韩终,翩然被发而下大荒,其视起灭埃氛,弗能自拔者为何如也。伻来俾濂记之。

    夫自辛卯兵兴,阖庐所在,往往荡为灰烬,狐狸昼舞,鬼燐宵发,悲风翛然袭人,君子每为之永慨。自非真人龙兴,拨乱世而反之正,含齿戴发之氓,孰不在枯鱼之肆哉?纵有佳山日在眉睫间,将不暇见之矣。今仲远雍容于观眺之际,亦曰帝力难名,而吾民恒获遂其生尔。若太常博土施侯,作见山阁于临川,而荆国王文公为证其事,且谓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百余年,而施侯始得以楼出自娱。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此无他,皇化神速,有非前代所可及,雍熙之治,将见覃及于海内。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虽欲不为之记,不可得也。第所愧者,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仲远尚求荆国其人而为之,庶几楼之胜概,与雄文雅制同为不朽耳。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向群山相妩媚为妍:美好

    B.于是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构:建造

    C.及至神酣意适,帘以望褰:撩开

    D.伻来濂记之俾:代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足延揽精华领纳爽气蟹六跪二螯

    B.及至神酣意适,褰帘望臣险衅,夙遭闵凶

    C.含齿戴发二虫,又何知

    D.今仲远雍容观眺之际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见山楼在上龙山下的大湖旁,魏仲远为了登高望远,饱览夏盖山的优美景色,接受湖山的爽朗气息,于是就建造了这个楼。

    B.登山的人准备好餐具,备办好果品和菜肴,交相饮酒,诗文迭出,饱览眼前美景如入虚幻之境,便派人嘱咐我写下这篇记。

    C.作者认为自辛卯年战乱以来,整日里鬼哭狼嚎,民不聊生,如果不是朱元璋起兵平定天下,纵有美丽景色也无时间来欣赏。

    D.作者认为魏仲远建造见山楼就像施侯建造见山阁,都是由于摆脱战乱的原因,魏仲远还想请王安石来写那流传不朽的文章。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3分)

    (2)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4分)

    (3)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燕子矶【注】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舞榭歌台,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鸟雀呼晴,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功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遣,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见闻、思考、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