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鹿(zhài)   子(hú)     连(qiáo)   探得珠(lì)

    B、阴(huì)   级(shí)    烧(bèi)    玲珑透 (tī) 

    C、骨(quán)   憨(hān)    裢(dā)     分道扬(biāo)

    D、跌(yán)   意(xiá)    据(jié)    销声迹(n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

    A.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B.“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C.他们咕噜着离开万盛米行的时候,犹如走出一个一向于己不利的赌场——这回又输了!输多少呢?他们不知道。

    D.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的吴彬宾同学,晚上休息时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第二天在课堂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为此,经常挨老师批评。

    B.李宏人勤快,脑子又灵活,他经营的饮食店面积虽不大,却生意盎然,每天能赚到不少钱。

    C.中秋晚会上,九年级(五)班女同学跳的民族舞配乐动听,舞姿矫揉造作,把所有的观众都迷住了。

    D.四处静悄悄的,大家也言简意赅,不敢说一句话,心理害怕极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中国·融水芦笙斗马节这个活动,使大家了解融水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之处。

    B.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这一现象在这次段考中不再发生,学校专门强调了考风考纪,要求同学们诚信考试。

    C.有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建设好优秀班集体的关键所在。

    D.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工作极度负责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起先一直是云淡风轻,淡黄的阳光像一樽薄酒,暖暖洒在人身上。这种日子使人忍不住要想起淡青的树干和雪白的花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后,眼前掠过一粒细小的白,是雪吗?定眼再看,已倏忽不见了,风也不见了

    ②这样阴了两天,天空由浅灰慢慢变成深的银灰,这种灰是含蓄而尊贵的,是琦年玉岁消逝了灰,是珠覆纷沓走远了的灰,是大有深意、藏而不露的

    ③天气说不出是冷还是暖,冷暖交汇的样子,这种天气坐在寂静的车厢里是要引起假寐遐想欲望的

    ④然后天阴起来了,刮起了风,风不大,吹在脸上像一绺绺帛贴在脸上的凉,这也是正常的

    A.④③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B.《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智慧、特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C.《水浒》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人物取绰号来标识此人物的特征,如吴用的绰号为“及时雨”,林冲的绰号为“豹子头”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共6分,每小题2分)

    时  间  似  水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年轻人感觉时间过得慢;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于是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下列对“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前、中期的孩子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未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C.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D.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记忆。

    C. 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进“适应性”的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削弱,保留的记忆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3.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有关“时间匆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文章开头引用流行歌曲的部分歌词,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⑵“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⑶“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⑷“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⑸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⑹“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⑺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三棵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放进了篓子里。

    ⑻终于赶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⑼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⑽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⑾“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⑿老太太用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⒀“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⒁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⒂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⒃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⒄我找了一根草棒,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⒅“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⒆“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⒇“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21)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22)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23)“娘,”我哭着说:“我……”

      (24)“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25)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本文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列举三处“我”“狂”的表现。(3分)

    (1)                                                          

    (2)                                                  

    (3)                                                  
    2.第(1)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还提到了几个人物的“目光”,试分析以下目光中蕴含的意义。(4分)

    (1)“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2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2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注释:①赢:提,背;②景:同“影”,像影子一样;③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今亦死       (亡:逃跑)     B.今闻无罪      (或:有时)         

    C.天下云集而响应   (云:像云一样)   D.有功,爱士卒   (数:屡次、多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数谏故。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乙文中的“天下云集而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B.甲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乙文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D.乙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写的是陈胜起义的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4.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愁之情的?
    2. 在词中,词人分别运用了情景交融、比喻等手法来抒发情感,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蒹葭凄凄,                       。(《诗经》)

    ③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⑧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实践活动(共10分)

    晚报讯   2014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10月1日隆重开幕,今年的主题为“水上文化娱乐,龙城激情狂欢”,共有十一大类活动二十一个子项目,节目更亲民、更娱乐、更有参与性,让全城市民和外来游客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精彩假日,快乐出游》为题,报道了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的相关新闻。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柳江沿岸风景美如画,吸引市民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10月3日,记者在滨江东路亲水平台看到,不少游客与沿岸的塑像合影,几名孩子则爬上塑像摆出各种造型、甚至给塑像戴上墨镜,而旁边的家长则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市民刘先生说,塑像身上的衣物或身体部位已出现掉漆情况,这说明有不少如此的合影,长此以往,塑像经不起重负倒下来就不好了。“如果那匹马会说话,肯定不停叫喊‘伤不起’!”

    面对此种情况,你以狂欢节志愿者的身份上前劝阻拍照的家长:(4分)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4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节目丰富,有水上音乐、鸟飞人比赛、帆板比赛、钓鱼大赛……为了让节目更多彩,请你为“绿色水上运动”系列再设计两个比赛项目。(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幸福与     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写奋斗、友谊、诚信、顽强、爱……)。

    (2)生活中,我们在对他人心存感激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怀揣梦想,感谢自己勤奋努力,感谢自己让自己健康快乐,感谢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感谢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自己的正视和尊重。感谢曾经的自己成就了现在的你,更要让将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请以“感谢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文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行文中如出现城区(县)名则用“新城区(县)”,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则用“小张、小王……”;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作文一: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