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uàn)探    书(zhá)      采 (xié)     焚膏继(guǐ)

    B.(zhān)贴     (mā)布       (shǒu)猎     (gōng)筹交错

    C.(hùn)沌     酩(dǐng)     (kāi)拭     循规蹈(jǔ)

    D.(mēn)热     (guàn)洗     (zèng)亮     (jī)期艾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年终一到,有的单位往往容易出现“年终综合症”:思想和工作作风浮躁、松懈,开会、检查、评比多,滥发奖金和物品,跑上级机关“拉关系”等。

    B.源自长期在农场、庄园的生活习惯,许多美国总统在私人场所会见国外政要时,都能抛开繁文缛节的束缚;这种“庄园外交”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

    C.雷电使得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网吧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四起。电线在火焰中噼啪作响,焦臭味也在空气中漫延开来。

    D.王菲、李亚鹏离婚让许多网友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没有白头偕老、至死不喻的爱情?还有没有海枯石烂、一生不变的真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骥才认为,年味淡论者,只是谈一些传统年俗的式微,错把年俗当年味,过年的样子当过年的内核,混同了春节符号的诠释形式与春节符号的人文内涵。

    B.学者研究发现,鸡蛋中含有抗癌物质光黄素和光色素,这两样物质能有效抑制诱发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毒增值

    C.爸爸因为小时候差点让爆竹把眼睛毁掉,所以和我一样对放鞭炮这事心无旁骛。直到今年,我才被大家怂恿点了一挂鞭炮,瞬间爆炸声把我吓得跑出老远。

    D.城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而被遗忘的乡村人烟越来越少。曾经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现在却是墙倒屋塌,十室九空,荒草与沙土掩盖了乡村曾有的热闹与繁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专家建议,除了加强基金资金规范管理,完善审核、申请、拨付等手续,及时公布基金使用情况外,还要建立严格的基金准入和终止制度。

    B.这次民主生活会应围绕“四风”查找问题,采取“人人照镜子、问题上桌子、思想见底子、彼此打板子、共同挑担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已决定暂停与俄罗斯有关互免签证的谈判,同时警告俄罗斯如果不尽快接受斡旋可能遭受进一步制裁。

    D.每到每年5月中下旬,是猴头杜鹃花盛开的时节,也是三清山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各地驴友和摄影爱好者都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      

    ①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

    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

    ③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

    ④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

    ⑤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⑥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横线处再造两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4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新闻,写一段新闻短评。(不少于150字)(5分)

    时报讯 昨天,三八妇女节,杭州天气阴冷,下小雨,全城追欧巴的热情却丝毫没有降温。当李敏镐现身淘宝城参加“3·8手机淘宝生活节”活动时,全城粉丝那叫一个疯狂,以至于淘宝城派了近千名安保人员这才控制住粉丝们的狂热。现场拥挤不堪,状况频出:有粉丝被偷了手机,有粉丝误信了黄牛,被骗了2.4万,还有一个女粉丝被挤破了头。

    手机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3·8手机淘宝生活节”的优惠共覆盖到800家餐厅、300多家电影院的超过2000000张电影票;230家KTV的5.5万个包厢,共计132万个小时的消费;线下商场1500个品牌专柜的参与;银泰商业、大悦城、新世界、华联、王府井等国内5大零售百货集团都加入到了此次“38手机淘宝生活节”的行列中来。

    其实,这些火爆消费场景的背后,是阿里巴巴为改变用户习惯、布局O2O的筹谋。昨天下午,阿里巴巴集团COO张勇在媒体沟通会上明确表示,阿里将把手机淘宝定位成一个生活消费的入口。阿里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活动来改变固有的消费习惯。“这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习惯用手机去挑选商品买东西。所以我们也通过这样的场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更习惯通过手机来逛淘宝、天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与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美“共管”,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

    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呢!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1.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及干扰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理论。

    B.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使得“东方主义”话语方式逐渐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

    C.“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造成这种话语方式的本质上的原因是强弱不对等。

    D.“东方主义”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中的处境。

    B.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

    C.英国学者透纳认为,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只有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东方主义”才能够终结。

    D.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

    3.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①的活,做着同样②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世界微型小说名篇集萃》(本文有删改)

    1.请分析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指出文中画线词语“同样”在句中所起的作用。(2分)

    同样①:                                         

    同样②:                                        

    3.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6分)

    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②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4分)

    5.请分析小说以“铁圈”为题的妙处。(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鵕,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    次:停驻

    B.上亲决事,以衡石自      程:衡量

    C.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   一:一直

    D.子孙最为蕃昌           蕃昌:兴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大猎惧楚            日削月割,趋于亡

    B.载颖归               童子莫对,垂头

    C.上未尝怪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D.不复召,归封邑         不如而厚遇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分)

    ⑵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公西华认为“弟子不能学”的东西是什么?(1分)

    2.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言论似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本词作于罢官归田园居后。

    1.词的上阕提及历史上的李将军、李蔡,这种手法叫       ;这种手法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常见,如              (写一诗句)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2.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词中流露的情感。(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王勃《滕王阁序》)

    (3)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4)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阿房宫赋》)

    (5)“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论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