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性格bù jiāobù zào (     ) ,气势不张不扬,举止不猥不琐,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sǎ tuō(     )。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jiū jié(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⑵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⑶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⑷“                          ”,为响应祖国的号召,许多当代大学生也像当年的杨炯一样纷纷选择投笔从戎,从校园奔赴军营。

    ⑸“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用“                     ”表达了寂寞的情怀,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传递出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选做五处)。(5分)

    (1)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垮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此段中描写的“汉子”是指         ,原著中林冲和他相斗的原因是        

    (2)“秦大奶奶”是《草房子》最感人的人物之一,她的死是因为        

    (3)选出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后经南海观音点化随唐僧西天取经,唐僧给他取名悟空。

    B.《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凭自己的健壮和诚实成为一流的人力车夫,可最终他还是将自己的洋车卖了,原因是为了给难产而死的虎妞办丧事。

    C.“粗犷的脸,又是长又是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瞩视时非常严峻,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这是《名人传》中对贝多芬的描写。

    D.《简·爱》中,罗切斯特家的佣人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出他原来的妻子,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

    (4)“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名著       

    A.《泰戈尔诗选》   B.《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名人传》   D.《培根随笔》

    (5)请补充完成下列对话。

    小林:小红,你有没有发现,从余光中到莫言,从莫泊桑到马尔克斯,优秀作家大多是男性。

    小红:                        

    小林:我同意,她们的确也很优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之不以其道(    )         (2)一鼓作气,而衰(    )

    (3)选贤能,讲信修睦(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长满怀想的瓦

    王剑冰

    (1)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2)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3)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4)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5)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6)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7)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8)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9)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10)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11)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12)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

    (13)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14)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15)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16)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

    (17)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长满我的怀想”的“瓦”有哪些特质?(3分)

    2.回答下列句子括号中的问题。(4分)

    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这里为什么用“摇曳”描述“怀想”?)瓦知道老人的心思。(瓦知道老人什么心思?)

    3.第五段中描写“娘”在雨中修复屋顶这一细节的目的是什么?(4分)

    4.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方言”的主题阅读

    【民间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衢州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衢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衢州本地话,但那种老衢州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衢州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这代人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衢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衢州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三衢论坛”,有删改)

    【学者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造成“孩子们不会说方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方言的存在价值,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意见并不完全相同。

    B.【民间声音】中4楼和8楼所表达的观点是类似的。

    C.【民间声音】3楼想表达的意思是方言长存于我们心中,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D.学者钱乃荣、程乃珊、封新城都是倾向于要保护方言的。

    3.统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

    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衢州话。你赞同哪种方式,请运用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文阅读 (20分)

    送柴侍卿①(唐)王昌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②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③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④,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辍业投笔叹曰(     )           ⑵ 后忽疏懈(     )   

    ⑶  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       (4)今虏使到数日(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佣者笑应曰     涉猎书传

    B.  吾众诈自称     取封侯

    C. 扶苏以数谏     狐疑未知所从

    D. 辍耕垄上       当与从事议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5.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4分)

    6.【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