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7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参加一个主题是“手机与我们”的演讲比賽,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你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游戏、自媒体。

    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2.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 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C. 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 中国诗歌的“常” 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 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D. 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 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 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 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在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 首届跨境电商论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B. 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作,叶圣陶先生收到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给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徨(pánɡ)   沉 (diàn)   青 (xìnɡ)

    B. 寂 (liáo)   漫 (shù)    百 (gě)

    C. 浪 (è)     斑 (lán)    长 (hāo)

    D. 颓 (pǐ)    箫(shēnɡ)   满 (zǎi)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伴侣    辽括    主宰    风华正茂

    B. 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 茼篙    追溯    斑澜    鱼翔浅底

    D. 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B.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安之若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了明日黄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斯人,吾谁与归

    ③失所与,不知         ④吾还也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 这首诗前后一气呵成,笔墨似乎凝聚在一点上,始终透露着一股惆怅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营造出一种要高飞于千里之外的开阔之感。

    D.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E.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 楚 击 秦诸 将 皆 从 壁 上 观 楚 兵 无 不 以 一 当 十 呼 声 动 天 诸 侯 军 人 人 惴 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则及祸         疾:急速,赶快。

    B. 将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尽力。

    C.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   壁:设营驻守。

    D. 诸将皆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词“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B. “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 “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3)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