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名著阅读 1 题,对比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4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的“体”与“用”

    杨平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②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③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④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⑤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⑥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⑦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⑧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1.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2.下面能证明第④段中“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以“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在中西部及农村边远地区尤甚,大有蔓延开来之趋势。

    B.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的观点是读书的“体”,根本要义是也就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

    B.文章第③段中论述读书的“用”,作者主要通过举例的论证方法证明读书的实用性。

    C.本文第④段“书中自有千钟粟”意思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有荣华富贵,这是古人用读书的功利性对世人的劝学。

    D.第⑧段最后一句“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是反问句,结尾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读书的根本要义,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的。目的是什么呢?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材料二: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材料三: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1.这组文本要表述的主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网络游戏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B.材料二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在网络游戏的冲击下,学习、阅读、深度思考等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C.材料二中说明我们现代人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就是网络游戏。

    D.材料三画线句子“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的主语是“我”。

    3.三份材料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 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 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 “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3.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谈谈文章以《良心》为标题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节选内容写保尔与“枪”有关的哪个情节?请简要概括。(不超过5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惠子相梁:惠子即惠施,庄子的好友;相梁,在梁国当宰相。②鵷鵮(yuān chú):鵮,古同“雏”。鵷鵮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④鸱(chī):鹞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几千里也/乃不知有汉

    B.其名为鲲/弗学,不知其善也

    C.非梧桐不止/止增笑耳

    D.夫鵷鵮发于南海/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中提到的《齐谐》是志怪小说集。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乎/

    C.(甲)文中的“天池”是指长白山的天池;乙文中的“梧桐”指梧桐树。

    D.(甲)文“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乙)文“惠子相梁”是省略句,补全是“惠子相于梁”。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庄子笔下的鲲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神奇莫测,是作者心中达到逍遥境界的形象,可以没有任何凭借上天入地,自由翱翔。

    B.(乙)文中鵷鵮的“不止”、“不食”、“不饮”的行为体现了庄子高洁的人生态度,侧面表现了庄子对惠子的嘲讽。

    C.(甲)文想象神奇瑰丽,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乙文情节出人意料,比喻巧妙贴切,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富有趣味。

    D.(甲)文和(乙)文都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的“丧乱”指“安史之乱”。

    B.语言华丽、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赏析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面有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欲济无舟楫,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关雎》中写美丽贤淑的女子让男子日夜都想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  )

    A.凫水(fú)       严然(yǎn)  挑拨离间(jiān)

    B.阻碍(ài)       猛马(mǎ)   招摇撞骗(zhuàng)

    C.连翘(qiáo)     器皿(mǐn)  历历在目(lì)

    D.襁褓(qiáng bǎo)  寒禁(jìn)  怒不可恶(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与之有关的旧记忆还是不期然地纷至沓来。

    B.这是一块令人惊诧不已的未知领域,它可以引导你进入名副其实的奇妙乐园。

    C.这幅画已破损严重,简直是不修边幅,一点美感都看不出来。

    D.站在高楼俯看那毕大桥,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颇有大都市的盛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B.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校园欺凌”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学校需预防和正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D.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使用,扩大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列的任务。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

    年龄

    小于19岁

    19-24岁

    25-34岁

    35-49岁

    50岁以上

    所占百分比

    42%

    21%

    17%

    9%

    6%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写出王维的《使至塞上》属于“写境”的两句诗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无论是成长中的坎坷,还是生活中的波折,或是青春里的喜悦……很低多时候,心中的一番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尝,甘苦自知,而人就是在这些“百味交集”中长大了。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补充题目完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