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综合题 3 题
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读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路线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位于阿根廷南部的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少数正在生长的冰川之一,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直插入阿根廷湖中,形成冰舌,近十年来,冰川崩塌越来越频繁。下图为莫雷诺冰川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阿根廷湖的最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A. 大气降水   B. 河流水   C. 冰川   D. 地下水

    2.莫雷诺冰川易发生崩塌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麦哲伦半岛周围多干旱环境,只有在接近阿根廷湖山麓存在一片亚寒带针叶林的原因是

    A. 阿根廷湖山麓地带海拔较低,热量较多

    B. 来白大西洋的水汽使山麓地带较湿润

    C. 来白太平洋的水汽使山麓地带较湿润

    D. 阿根廷湖水的蒸发使山麓地带较湿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时

    A. 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B. 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C. 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 洛杉矶温和多雨

    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A. 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 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

    C. 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 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

    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A. 水域广阔,饵料丰富   B. 湄公河鱼类进入

    C. 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   D. 面积季节变化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退速减少,生态效应不断减弱。下图示意巴西雨林区在1980-2005年6个不同地区的森林面积比和转移面积比(注:森林面积比为区城森林面积与该区城总面积的比值;转移面积比为发生转移的面积与区城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区域单位而积生物量最小的是

    A. A区域   B. D区域   C. C区域   D. F区域

    2.雨林大面积转移将最可能给当地带来

    A. 地面光照增多   B. 风力作用强劲   C. 生物种群类型增加   D. 土壤盐碱化严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冻土,按照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下层为长年冻结的永冻层。加拿大多年冻土面积为390—490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40%—5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冻土融化和衰减正在加剧,大约13.5万平方公里正在经历多年冻土的衰减和崩溃,使得南部地区的土地,局部新增了大小不一的积水地带。下图(左)为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 ;下图(右)为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的积水地带景观图。

    (1)分析加拿大南北部地区冻土层差异的原因。

    (2)从冻土变化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积水地带的成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鄂毕河流域位于北纬47°-68°,东经63°-87°之间。上源为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 属北冰洋水系。属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流的比降极小,远离大西洋,并且邻近东西伯利亚,该流域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材料二:挪威被世界地质专家称为“峡湾国家”。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实际上它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海湾,宽不过一到几公里,长约几十到几百公里,湾内最深的地方有一千多米深。夏季的挪威峡湾是旅游胜地。游客发现,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瀑布众多,峡湾两岸村镇很少。

    材料三:世界某区域略图及峡湾形成示意图。

    (1)分析鄂毕河下游地区多沼泽的原因。

    (2)一般大河河口地区鱼类资源丰富,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不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

    (3)描述挪威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