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

    A. 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 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 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 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B. 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 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 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苏州盛泽镇上机坊中的机工、曳花(在提花织机的高架上“提花”的工人)多达几千人。乾隆《盛湖志》称: “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及俗称曳花者约数千人,汇集东庙升明桥,赌唱山歌,编成新调,喧阗达旦。”材料中的“机坊”属于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商鞅一人多姓。据史料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 所任官职名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结论的是( )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

    C. “共计----柸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 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 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破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  )

    A. 分封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   B. 摈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C. 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D. 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战国时期,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B. 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

    C. 北方铁器的大力推广   D. 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 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B. 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C. 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D.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太祖实录》记载:“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清朝前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规定

    A. 旨在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 使中外交往完全断绝

    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直接造成经济的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最能体现

    时期

    春秋战国

    唐宋元

    明中叶后

    发展

    出现

    逐渐发展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 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B. 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   D. 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

    史论

    A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政府杜绝与外国往来

    B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资本主义萌芽在清前期已经出现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在明中期占主导地位

    D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存在一个重要现象,即原本只是充当皇帝“秘书”的一些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甚至演变成了国家的核心机关,如东汉的尚书台、魏晋时期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制度促成权力转移

    B.君主权力开始受到挑战

    C.国家行政机构逐步成熟   

    D.国家权力中心不断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作者强调的是 ()

    A. 专制主义的来源   B. 中央集权的特点

    C. 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 小农经济的缺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

    A. 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B. 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 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   D. 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城市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

    B.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导致古代城市难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C. 中国古代实行抑商政策,明清又实行锁国政策

    D.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材料二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绰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及深远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儒学生命力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