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中国主动而有计划地开辟淞沪战场,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使日本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5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60年前召开的这次“会议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否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          D.“一边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这一构想

    ①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②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A.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为,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来到。”材料反映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武昌起义

    C.俄国二月革命           D.南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陶瓷业的分工较细             B.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

    C.工人领取计件工资             D.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应于当时的

    ①内地乡村    ②发达地区    ③受新式教育的国人    ④满洲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恩格斯指出:“(19世纪末)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这表明当时资本主义

    ①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趋势显现       ②基本矛盾正在逐步消除

    ③生产组织以股份公司形式呈现       ④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3年,罗斯福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________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材料中的“________”处应填上

    A.全国复兴运动     B.减耕减产     C.公共工程建设    D.失业保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苏联学者指出:“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继承者。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主要表现在

    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出现下表所示贸易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B.墨西哥的出口规模在扩大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中写到:“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梁启超看来,“物竞天择”说

    A.验证了晚清社会革新趋势         B.肯定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C.扭转了晚清社会发展进程         D.改变了中国社会落后面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十二五”规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忠于城邦的男子           B.掌握权力的贵族

    C.新兴的工商业者           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随着它的发展而建立的热力学和机构学为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里的“它”应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量子论      D.进化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唾弃狂热与盲信,打碎国王愚昧的权杖,为了人类的权利而战斗吧……这需要自由的灵魂,宁死而不愿奉承!”下图所示作品中,与材料反映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苏联)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6年2月)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里……由于不断刷新我们同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并派员出访北京和莫斯科,我们得以为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一种更为持久的新型关系模式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大胆首创使得1972年成为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并因此而载入史册。

    ——尼克松就职演说(1973年1月)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72年成为(美国)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就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疾病毒瘤),循之则其心私且邪。

    ——朱熹《朱子文集》

    (1)材料一中的“天”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三,归纳朱熹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和朱熹提出上述思想主张的共同目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编自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表  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摘要

    北京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12年11月)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30年11月)

    口参酌中外工商习惯,速订商律,公司律。

    口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

    口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

    口征求工商意见,厘订工商法规。

    口斟酌工商现状,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口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

    ——摘编自徐建生《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与经济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华商公司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段华商公司发展的外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的相似之处。(6分)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一中B、D两个时段华商公司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2分)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表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三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

    表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五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条件。(3分)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7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五,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