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题文)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黄晕(yùn)     侍弄(sì)     人声鼎沸(dǐn )

    B. 徘徊(huí)     酝酿(niàng)   决别(jué)     咄咄逼人(duō)

    C. 分歧(qí)      祷告(dǎo)     匿笑(nì)     翻来覆去(fù)

    D. 秕谷(bǐ)      粗旷(kuàng)   一霎(chà)     花团锦簇(c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水藻真绿,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⑶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

    A. 贮蓄   洁白    轻快   飞   B. 贮藏   高洁   轻快   飞

    C. 贮藏   洁白    轻捷   窜   D. 贮蓄   高洁   轻捷   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 长的草里不去的原因,是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C.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和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D.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什么劲儿!”

    C.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D.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的茶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1.第②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有关茶的知识,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的起源   B. 茶的历史

    C. 茶的功用和禁忌   D. 茶的文化内涵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等各派思想,独成一体。

    B. 中国人皆爱饮茶,茶对人体诸多器官均有益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国之饮。

    C. 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来进行。

    D.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文章作者认为大体上“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食经》为伪书,《尔雅》不是周公时作品,二者有关饮茶起始之证,都不足为据。

    B. “茶”字是从“荼”简化而来,产生于汉代,西汉时读音确立,中唐时音、形、义趋于统一。

    C.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

    D. 礼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①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注:氤氲yīnyūn:形容烟云弥漫的样子。

    1.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几件童年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件补充完整。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提示: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4.文章的结尾段有何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     说:愉快   B.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 人不堪其忧    堪:忍受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以……为乐

    2.下面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D.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学习、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 “子”是古代常用的敬辞,表示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孔子、曾子等。

    C. 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D. 孔子非常重视志向的树立和坚守,将它与三军之帅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4.翻译下面句子。

    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题文)填空。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语文课上,我们开展了“名著导读”活动,要求同学们自主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1.为了更好地理解鲁迅作品《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你们小组准备开展一次专题探究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研究选题,并写出探究过程的大致步骤。(至少包含三个步骤,需写出每个步骤应完成的具体事宜)

    2.在本次活动中,要求你为同学们谈谈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请结合《朝花夕拾》,写写你的阅读感受。(要求:100--12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在你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双眼睛关注着你的欢笑与忧愁,跌倒与站起,其中一定有一双眼睛曾让你怦然心动,或给予你持久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内容,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叙事完整,有细节描写;写出体会和感悟,有真情实感。⑵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⑶书写认真,整洁美观,篇幅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