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

    A. 会使用火

    B. 依靠采集生活

    C. 会人工取火

    D. 会制造石器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 国人暴动   B. 犬戎族攻破镐京   C. 城濮之战   D. 牧野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山顶洞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

    A. 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 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 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 连续十五年全免田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①烧骨

    ②石器

    ③洞穴中的灰烬

    ④骨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 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 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 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用高表推算节气和时间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因地制宜种植作物 

    ④运用《大衍历》安排农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在文化中的表现是(  )

    A. 《齐民要术》

    B. 《桃花源诗》

    C. 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D. 北方开凿石窟,南方修建寺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齐民要术•杂说》中曰:“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体现了贾思勰怎样的农学思想:(   )

    A. 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B. 广种薄收粗放经营

    C. 因地制宜多快好省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统治区域扩大   C. 对外交流频繁   D. 佛教影响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 《汉书》

    B. 《后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 畜牧业发达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铁器开始使用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A. 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 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B. 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C.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D.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见下图)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是

    A. 蔡邕

    B. 钟繇

    C. 王羲之

    D. 王献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角色扮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5)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黄鹏和刘芳的观战截然不同。你觉得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仔细观察如图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

    材料二:如图二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图二请将这条商路的起点①与终点⑤的地名填在横线上。

    ① _________→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_________

    (4)现在的新疆是图二商路上的重要地区之一,西汉政府为加强统治,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管理?这样做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汉初年,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皇帝出巡时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坐牛车。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汉末到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或走或死。各种胡人填补了汉人地区减少的人口,同时也因为他们,更多的汉人流亡南方。

    ——许倬云《万古江河》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2)针对材料二的现象,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政策?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汉末起“汉人流亡南方”对南方经济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