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锈

    D. 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 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

    C. 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 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

    A. 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B.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 HCl = NH4Cl+CO2↑+H2O  △H>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A. 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较暗

    B. HNO2是共价化合物

    C. HNO2溶液不与NaCl反应

    D. 室温下,0.1mol·L-1HNO2溶液的pH为2.1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Fe3+,可以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过量的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氨水   B. 氢氧化钠   C. 碳酸钠   D. 碳酸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

    ①烯烃  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  ③芳香化合物  ④ 烃的衍生物  ⑤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食品保鲜所用的“双吸剂”,是由还原铁粉、生石灰、氯化钠、炭粉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吸收氧气和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双吸剂”中的生石灰有吸水作用   B. “双吸剂”吸收氧气时,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C. 炭粉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 +H+ =2H2O   D. 吸收氧气的过程中,铁作原电池的负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组混合物总物质的量均为a mol,当每组物质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

    A. 甲烷、甲醇   B. 乙醇、乙烯   C. 乙烯、环丙烷   D. 乙炔、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准确的是(   )

    A.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的条件下通入氯气 ,气液分离

    B.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物质在质谱仪中的最大质荷比为62,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共有2组,红外吸收峰表明有O—H键和C—H建。该物质是(   )

    A. CH3COOH   B. HOCH2CH2OH   C. CH3OCH2OH   D. CH3OCH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 + yB(g) z 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x+y>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升高   D. C的体积分数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烃和H2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

    ① 2,2—二甲基—1—丁烯   ② 3,3—二甲基—1—丁烯   ③ 3,3—二甲基—1—丁炔   ④ 2,3—二甲基—1,3—丁二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太阳能电池板面对太阳时,一部分电能直接供给“天宫一号”,一部分电能则储存在电池里,供背离太阳时使用。“天宫一号”使用的是镍氢电池,电解质溶液显碱性。其反应方程式为:   LaNi5+Ni(OH)2LaNi5H+NiO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镍被还原          B.放电时负极LaNi5H+OH——e—=LaNi5+H2O

    C.充电时OH—向阴极移动      D.充电时每消耗lmol Ni(OH)2转移lmol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B. 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C. 室温下,pH=4的NaH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0 mol/L

    D. 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归纳正确的是(   )

    ①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

    ③pH相等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HCO3  c.NaOH,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c、b、a

    ④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降低。 

    ⑤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H4+)+2c(H+)=2c(OH-)+c(NH3·H2O)

    ⑥反应A(g)2B(g)△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 kJ·mol-1,则 △H =(Ea -Eb)kJ·mol-1。

    A. 全部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温度相同、容积均为2L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H= -92.4kJ/mol;保持恒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2、6molH2

    2molNH3

    NH3 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放出Q2kJ

    吸收Q3kJ

    体系压强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A. 2p1=2p3<p2   B. 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最大

    C. Q3+92.4=92.4   D. <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

    ②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

    A. 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4OH— — 4e— = O2↑+2H2O

    B. 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

    C. 电解过程中,B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

    D. 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分子式为C10H14的二取代芳烃(即苯环上有两个侧链),其可能的结构有(   )

    A. 6   B. 9   C. 15   D. 2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0.1 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

    B. 相同条件下,pH=5的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

    C. 0.2mol/L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Ba2+)>c(Na+)>c(H+)

    D. 等物质的量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 + c(ClO-) = c(HCO3-) + c(H2CO3)+c(CO3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右图是维生素A的分子结构,维生素A中的含氧官能团是 _________(填名称),维生素A的分子式是 ___________,1mol维生素A最多能与_______mol溴发生加成反应.

    (2)在下列物质中是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___,是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醇的有____________,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有4组,且面积比为1:2:2:3的是_____________。

    ①CH3CH2CH2CH3  ②CH3CH2CH3   ③CH3CH2OH     ④CH3COOH    ⑤CH3CH2COOH   ⑥            ⑦          ⑧ CH2=CHCH=CH2  ⑨CH≡CCH2CH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洁净煤技术”,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高热值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气化炉”中主要反应有:C(s)+ +H2O (g) =CO(g)+H2(g)   △H= +131.3 kJ•mol-1

    CO(g)+H2O(g) =CO2(g)+H2(g)   △H= — 41.2kJ•mol-1

    (1)气化炉中CO2与C反应转化为CO,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煤炭气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按物质的量1:2混合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生成甲醇的反应为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②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压强为0.1MPa和5.0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其中代表压强是5.0MPa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A”或“B”)。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压强为0.1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_______________。

    (3)某新型电池以熔融碳酸盐作电解质,在650℃下工作,负极通入煤炭气,正极通入空气与CO2的混合气.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家一直致力于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进行研究,寻找合适理论对其进行解释。

    I.为了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含有NO、CO、烃类等),科学家设计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上催化剂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某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CO各0.1mol,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0%,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此反应常温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右图是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草酸发生反应的有关图象,溶液体积为500mL。  

                                                                    

    (1)该反应在10-30s的化学反应速率v(M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象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起始缓慢然后加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难溶电解质FeS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FeS(s)Fe2+(aq) + S2-(aq),在一定温度下,Ksp=c(Fe2+)·c(S2-)=6.25×10-18;在该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存在c2(H+)· c(S2-)=1.0×10-22。将适量FeCl2投入氢硫酸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Fe2+)=1.0 mol·L-1,应调节溶液的c(H+)=_______。

    IV.氢硫酸中H2S是分步电离的,H2SH+ + HS-  K1=1.3×10-7,HS-H+ + S2- K2=7.1×10-15欲使溶液中c(S2-)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

    A.加入NaOH        B.加入CuSO4 C.适当降低温度     D.通入过量SO2 E.加入Na2CO3 (H2CO3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Ⅰ.制备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反应原理:

    第1步: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

    第2步:过滤反应混合物,得到滤液;经过操作Ⅰ,得到有机层和水层;

    第3步:向有机层中加无水Na2SO4,过滤,经过操作Ⅱ,得到无色液体A;

    第4步:向水层加入浓盐酸酸化,蒸发浓缩,冷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B;

    已知: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

    甲苯

    92

    -95℃

    110.8℃

    0.8669g·mL-1

    极微溶于水

    苯甲酸

    122

    122.4℃

    249℃

    1.2659 g·mL-1

    0.3g (25℃时)

    6.9g (95℃时)

    (1)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__。

    (2)第3步中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液体A是_______。

    Ⅱ.提纯粗苯甲酸

    该同学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对得到的B进行提纯。重结晶的过程:加热溶解→趁热抽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纯苯甲酸。(注: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主要仪器有A布氏漏斗,B抽滤瓶,抽气泵等)

    (3)白色固体B中的杂质是____________。

    (4)趁热抽滤得到的滤液放置冷却可以结晶出纯净的苯甲酸晶体,为了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是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并说明理由______(填“是”或“不是”),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抽滤装置比普通过滤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取甲苯10.0 mL,制得苯甲酸8.0g,本次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