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③。清流触石,洄④悬⑤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节选)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 ③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 ④洄:水回漩而流。⑤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悉皆怪石(都、全)

C. 都邑之胜境(风景优美的)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2.划分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庭下/如积水空明   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道州城西/百余步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B. (甲)文中画线句子运用巧用比喻,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空灵摇曳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C. (乙)文写清流,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态美。

D. (甲)文第四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的清水和皎洁的月光;(乙)文第一段从侧面描写水清石怪境幽,为下文做铺垫。

4.请将“佳木异竹,垂阴相荫。”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怎样理解(甲)文中“闲人”包含的作者心境?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