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仁瞻,少习兵法,性淳谨,器度伟重,喜怒不形于色。总令兵士严而不残,有良将之才。

保大十三年,仁瞻出镇寿春,奏以边境备御废弛,乞分重兵以防不虞。未报周师景至。城中将校军吏皆挠惧不知所措。仁瞻按行城垒,分兵指授,守据要冲,视如闲隙。众心遂定。刘彦贞援兵,既至将追周师。仁瞻固止之,曰:“北人奸诈,恐其设伏。故宜按甲养锐,以俟其隙。”彦贞性本佻侮,不习兵术,乃曰:“贼闻吾至必先遁走。所谓纵敌耻也,不追则贻患。”于是奋行,果为所败。自是群下服其料敌,各出死力以听任使之命。周世宗师众四面攻击,仁瞻支吾拒守,经年不能下。遂与裨将破城南大寨,斩获数千级。北人大慑。又表边镐(南唐大将)代己守城,自帅兵决战,冀定。

及周世宗楼车载孙忌(南唐官员,被后周俘虏)于城下,大呼仁瞻曰:“汝可固守城隍,效死立忠,无为降虏,使我羞于地下。”于是士卒闻之,心坚铁石。久之,仁瞻疾弥加,不能视事,副使孙羽等遂以城降。世宗嘉其忠,果使舁(yú,抬)至,亲自慰谕,授以节镇之任。仁瞻不起,以手指口而卒。时日阴,天雨黄沙。士卒闻之,人人莫不御泣而哭,自刭者数十人。

(选自《江南野史》,有删改)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手指口而卒”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近岸,卷石底以出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以其境过清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2.下列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仁瞻是五代时期南唐大将,统领士兵严厉而不残暴,有着“良将之才”的素质。

B.后周的军队侵犯寿春时,城中将校军吏非常害怕,刘仁瞻及时应对,安排得当,稳定了军心。

C.刘彦贞要追赶后周军队,刘仁瞻极力阻止,彦贞不听,果然最终如仁瞻所料的那样失败了。

D.后周军队从四面展开攻击,刘仁瞻虽英勇抵抗,但还是被攻破城南大寨,牺牲了几千士兵。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喜怒不形于色                 ②又表边镐代己守城 

③世宗嘉其忠                  ④天雨黄沙

4.翻译下面句子。

贼闻吾至必先遁走。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