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17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文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材料二)元代学者郭居敬是大田县广平镇人,中华孝典《二十四孝》编撰者,著有《百香诗》。《二十四孝》成了元明清以来儿童的启蒙教材、是广受欢迎的宣扬中华文化精神的经典,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周边国家。

(材料三):

(材料四)《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孝”字,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部是一个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1.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与材料内容表述不符的一项(   )

A.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但在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B.重阳节又称“老年节”,现在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C.《二十四孝》是广受欢迎的宣扬中华文化精神的经典。

D.“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不相吻合。

2.根据材料三写出你的调查结论。

3.东东是你的同学,每次重阳节他的爷爷奶奶都想让他陪着吃饭聊天,但他总觉得学业繁重而拒绝了。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尝试劝说他。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