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迟子建、铁凝等少数几个女作家外,乡村几乎是女性写作的盲点。这一状况的改变始于世纪之交—女作家们日益介入乡土叙事,作品渐渐漫衍成潮,迄今为止,作品总数不下百部,许多颇具影响,如王安忆《富萍》、铁凝《笨花》、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方方《奔跑的火光》、严歌苓《第九个寡妇》、梁鸿的梁庄系列……显然,女性乡土叙事不仅是新世纪女性文学的重镇,也是新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一股具有崭新特质的创作潮流。

②事实上,并不存在一种同质性的乡土经验,经验会因为经验主体、表述主体种种身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色彩,性别身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身份变量。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贡献在于传达出一脉女性的乡土经验。尽管这样的女性乡土经验在“五四”以来的乡土叙事传统中其实并不缺乏,但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改写。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以整体性的阵容“浮出乡土地表”,其文学史、文化史意义不容忽视。

③进入21世纪后,乡土文学的概念、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工的形象成为最重要的农民形象,相对应,“打工妹”形象也成为最重要的乡村女性形象。因此,“打工妹叙事”就成了女性乡土叙事介入当下乡土中国的一个重要支点。“打工妹叙事”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发迹传奇或沦落故事,也远非解放/禁锢、进步/落后、文明/愚昧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二元对立范畴所能覆盖得了的。因此,女作家笔下的很多“打工妹”形象都大大借越了人们关于乡村女性的种种刻板印象。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女性与本土/乡土/地方文化传统间的关联性,是这股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重要议题。王安忆《天香》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天香》写的是明代上海顾绣的历史,作为顾绣精粹的“绣画”和“绣字”,集中体现女性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独特传承。它超越了以男性精英为主体的士大夫笔墨书画传统,不是对后者的仿制或补充,而是提升和再造。“绣画”和“绣字”,已然是女性与民族文化传统关系最形象的隐喻。

⑤乡土经验会因经验主体、表述主体性别身份的介入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样,女性经验也会因民族、地域、阶层等其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女性主义、性别立场向乡土叙事领域的渗透,其意义不容小视。它意味着女性主义本土化终于落到了实处,标识着新世纪女性叙事和乡土叙事的双重新地标。

(《光明日报》(有删改)(2018年4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是女性写作的盲点。直到世纪之交,女作家们日益介入乡土叙事,女性乡土叙事潮流才崛起。

B. 女性乡土叙事是新世纪女性文学的重镇,因此也成为了新世纪文学的重要现象,成为了一股具有崭新特质的创作潮流。

C. 由于“五四”以来乡土叙事传统中的女性乡土经验总是被有意地忽略和改写,所以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以整体性的阵容出现,其文学史、文化史意义不容忽视。

D. 乡土经验并不存在同质性。经验会因为经验主体及表达主体、身份的不同,尤其是性别身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列举大量作品,是为了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不仅仅是新世纪女性文学的重镇,也是新世纪文学的重要现象,成为一股具有崭新特质的创作潮流。

B. 文章第三段从乡土经验的角度阐释了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贡献是传达出了一脉女性的乡土经验。

C. 文章第四段列举王安忆《天香》,是为了论证“绣画”和“绣字”已然是女性与民族文化传统关系最形象的隐喻。

D. 这是一篇文学评论文章,全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女性作品为例证,阐述了女性作家在我国文学界上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经验主体、表述主体性别身份的介入,乡土经验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同样,由于民族、地域、阶层等其他差异,女性经验也会呈现出不同色彩。

B.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乡土文学的概念、边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妹”形象也成为最重要的农民形象。因此“打工妹叙事”就成了女性乡土叙事介入当下乡土中国的一个重要支点。

C. 顾绣精粹的“绣画”和“绣字”,超越了以男性精英为主体的士大夫笔墨书画传统,不仅仅是对后者的仿制或补充,更是提升和再造。

D. 由于“打工妹叙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迹传奇或沦落故事,因此,女作家笔下的“打工妹”形象都大大僭越了人们关于乡村女性的种种刻板印象。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