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言,字公瑾,贵溪人。言举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及居言路,謇谔自负。世宗嗣位,疏言:“正德以来,壅蔽已极。今陛下维新庶政,请日视朝后,御文华殿阅章疏,召阁臣面决。或事关大利害,则下廷臣集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绝雍蔽矫诈之弊。”帝嘉纳之。奉诏核亲军及京卫冗员,汰三千二百人,复条九事以上。辇下为肃清。嘉靖初,言出按庄田,悉夺还民产。劾中官赵霦,疏凡七上。请改后宫负郭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一切禁戚里求请及河南、山东奸人献民田王府者。庄奉夫人弟邢福海,传旨授锦衣世千户,言力争不可。诸疏率谔谔,为人传诵。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勘青羊山平贼功靠,论奏悉当。副使牛鸾获贼中交通名籍,言请毁之以安众心。七年,调吏科。当是时,帝锐意礼文事。以天地合祀非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帝卜之太祖亦不吉,议且寝。会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廷臣持不可,孚敬亦难之,詹事霍韬诋尤力。帝大怒,下韬狱。降玺书奖言,赐四品服俸,卒从其请。言自是大蒙帝眷。孚敬颐指百僚,无敢与抗者,言独不为下。孚敬乃大害言宠,言亦怨孚敬骤用彭泽为太常卿不右己,两人遂有隙。言抗疏劾孚敬。孚敬疏辨求去。帝顾诸人厚,为两解之。帝欲辑郊礼为成书,擢言侍读学士,充纂修官,直经筵日讲。言又赞帝更定文庙祀典,帝益喜。言眉目疏朗,音吐弘畅,不操乡音。每进讲,帝必目属,欲大用之。孚敬忌弥甚,遂构言,下言法司。已,帝觉孚敬曲,乃罢之而释言。八月,进言礼部左侍郎。逾月,代李时为本部尚书。去谏官未浃岁拜六卿,前此未有也。

(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举正德十二年进士           举:考中

B. 帝卜之太祖亦不吉,议且寝         寝:搁置

C. 两人遂有隙                 隙:隔阂

D. 言又赞帝更定文庙祀典           赞:称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嗣位:指继承君位,和“嗣位”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践祚、登基、受禅等。

B. 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其中的“玺”,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

C. 经筵:为帝王及贵族子弟而设立的高级学校,主要官有时以其他官员兼任。

D. 六卿:本指统军执政之官,后市往往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言担任言官,积极建言献策。他认为国家积弊已非改不可,皇上遇事应多和大臣商议以杜绝弊端。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裁剪了众多冗员。

B. 夏言为人正直,不会曲意附从。朝廷传旨授给庄奉夫人的弟弟邢福海锦衣世千户,他极力抗争;张孚敬对百官颐指气使,他却不肯居其下风。

C. 夏言不顾众议,支持分祀天地。皇帝分设祭坛祭祀天地的做法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夏言支持皇帝的做法,为此夏言得到四品俸禄的赏赐。

D. 夏言步入仕途,深受皇帝赏识。他从兵科给事中起步,历任言官、礼部左侍郎等官职,尤其离开谏官职位不满一年就官拜六卿,更是前所未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初,言出按庄田,悉夺还民产。劾中官赵霦,疏凡七上。

(2)孚敬忌弥甚,遂构言,下言法司。已,帝觉孚敬曲,乃罢之而释言。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