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逾年,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使。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祥符中禁火,时谓营复宫室,患取土远,谓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初,谓出准①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谓甚愧之。时准为相,尤恶谓。后谓媒蘖其过,遂罢准相。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②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准贬斥,谓浸擅权,至除吏不以闻。

仁宗即位,谓潜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允恭倚谓势,益横无所惮。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③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等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乃降谓太子少保。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坐谓罢者十数人。在崖州逾三年,徒雷州,又五年,徒道州。明道中致仕,居光州,卒。乙巳,拯继谓为首相,后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王曾集贤殿大学士。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准,宋代名臣寇准。②居停主人,指的是寄居之处的主人,亦即现今所常说的房东。③皇堂,皇帝的墓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B. 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C. 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D. 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科又称甲榜,即进士榜。凡是通过乡试中得乙榜(举人),再通过殿试中得甲榜(进士)的人,称为两榜进士。两榜进士和进士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B. 古代的不同朝代对三司的解释各有不同,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行政事务。

C.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政”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 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学士和大学士差距很大,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丁谓才华过人,是一名能吏,但为人奸诈贪婪,善于溜须拍马,曾把自己的房子借给寇准,遭到寇准的厌恶,后来丁谓罗织罪名构陷寇准。

B. 丁谓奉命处置王均叛乱,会见其首领,以安抚为上。他们感激涕零,表示愿意世代供奉朝廷,并在石柱之上刻录誓言。

C. 丁谓重修皇宫,合理统筹各项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取土困难、材料运输、清理废墟等难题,一举三得,还节省了大量开支。

D. 丁谓勾结宦官雷允恭,以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并包庇雷允恭擅自移改陵穴之事,最终被人揭发出来,因此被罢相并勒令退休。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2)准贬斥,谓浸擅权,至除吏不以闻。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