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生只做一件事

①选择太充分,让专注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变道太容易,人往往难以长久地爱其所择。

②在台湾交换学习那半年,我常去宿含旁的一家红豆饼摊位买小吃。摊位是三个男人共同经营的:阿公、爸爸、儿子。阿公负责翻烤外圈,让它维持脆而不焦的口感;爸爸搅拌制作着不同的馅料:奶油、芋头、红豆;儿子正当壮年,用沉重的木勺子,把一口口馅料涂抹均匀。

③我偏爱这家店,一因它的豆饼甜美,外圈皮脆且香,内圈皮有嚼劲;二因老板为人实诚,做的馅饼皮薄馅多,使你一口咬下去红豆马上跑出来,吃得人既满足又心惊。因此,小店的生意异常火爆。

④买得多了,我排队时开始细细观察他们的动作配合、语言交流,甚至眼神交换。一句废话也不需要,他们就能流畅地完成一整通制作工序。这种看似浑然天成的默契,其实来得艰难。从阿公摆摊卖红豆饼起,这家店已存在了50年,父亲接过了阿公的手艺,再把它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儿子。和他们从主顾变成朋友后,我曾发问过:“会觉得闷吗?把一辈子都融进这甜食里,会不会感慨壮志未酬?”

⑤"不会啊。”那做事利落的年轻人答得也干脆,“你看那么多人喜欢我做的红豆饼。”“你没有尝试过别的生存方式吗?换句话讲,一开始你就愿意死心塌地地接手这个摊位?”年轻人看着我,用带点好笑的口吻答道: “一开始是会啊,觉得阿公和阿爸教我的东西很不时髦。凭什么别人都在玩滑板玩摇滚,我在捏红豆饼?但是后来发现,那么简单的一门手艺,居然也有很多诀窍和要点,也需要花费好多心力。那时我才想明白,攀登每一个行业的最高峰都不容易,做最棒的红豆饼和做最牛的工程师一样,都是要非常专注才能成功的。”“你闻一闻,多香啊,我怎么舍得放弃。”他递给我一个刚出炉的红豆饼,软软糯糯,却自有一股韧劲,就像他的笑容。

⑥交换学习回来后,我看到一门讲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课,一看课程介绍:培养学生对西方艺术史的粗浅理解,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怎么听怎么轻松,便选了它。

⑦老师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教的尽是些冷僻课程。 没讲过一两百人集合的公共热门课。看来他资质平平,也许上课就是搜罗下资料,把网上的介绍摘录下来念一遍罢了。

⑧但他的课完全出乎我意料。

他穿着长衫,一上台先鞠躬,感谢我们的出席,继而转身,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坐标线,标注出现代文艺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以及代表人物。他一路梳理文艺脉络,从高更到毕加索,从德加到塞尚,栩栩如生,细节毕现,镇住了底下一片攥着手机打算刷微博的学生。讲到莫奈时,他问我们有否看过去年在本市举办的莫奈画展,底下都频频点头。于是他按着时间顺序,把莫奈腕下绽放过的睡莲一一罗列,把细微处的变化、成长、跨越,都详细地指出。花的脉络、形状乃至气息,也都被他一点点剖析开来,从只能意会的美,变成了可以领略的艺术。

⑩在信息技术俯拾即是的年代,课堂上能碰到一位老师:他恭恭敬敬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讲话缓慢、有力,目光平稳地掠过我们所有人;个人特质被主动隐藏起来,不讲段子,不吹生平,只是客观地把学问和盘托出,毫不张扬,真觉得是大幸运。他不像教书先生,更像匠人。可是匠人有什么不好呢?一生只做一件事,细节处满是匠心。

⑪总是很感激,遇上这些专注于内心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两件事。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种看似浑然天成的默契,其实来得艰难。

3.第⑨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分条陈述)

(链接)2016年春天,“工匠精神”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报道了8位平凡又伟大的人,主要宣扬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高凤林给火箭焊接“心脏”: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接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中铁上海工程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李增红,一名普通的电工,24年来一直在施工现场从事电工技术。

5.作者用自己的见闻抒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而世界上的确实有人多才多艺。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简述你的理由。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