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时武宗、仁宗皆未出阁,徽仁裕圣皇后求名儒辅导,有荐者曰:“布衣李孟有宰相才,宜令为太子师傅。”成宗崩'仁宗监国,使孟参知政事,北迎武宗。久在民间,备知闾阎幽隐,损益庶务,悉中利病,远近无不悦服。事定,乃言于仁宗曰:“执政大臣,当自天子亲用,令鸾舆在道,孟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任。”固辞弗许’遂逃去'不知所之。是年五月,武宗践祚。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日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仁宗从容起谢曰:“赖天地祖宗神灵,神器有归,然成今日母子兄弟之欢者,李道复之功为多。适有所思,不自知其变于色也。”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仁宗嗣立,孟拜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且谕之曰:“卿,朕之旧学,其尽心以辅朕。”孟感知遇,力以国事为己任,节赐与,重名爵,核太官之滥费,汰宿卫之冗员。责成近臣,恶其不便于己,而心服其公,无间言焉。帝每与盂论用人之方,孟日:“人材所出,固非一途,然汉、唐、宋、金,科举得人为盛。今欲兴天下之贤能,如以科举取之,犹胜于多门而进;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真材也。”帝深然其言,决意行之。延祐元年十二月,复拜平章政事。二年春,命知贡举,及廷策进士,为监试官。七月,进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改封韩国公。已而以衰病不任事,请解职乞骸归里,帝不得已从所请。礼遇尤厚。至治元年卒。追封魏国公,谥文忠。孟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害,知无不言,引古证今,务归至当。士无贵贱,苟贤矣,不进拔不已。退居一室,萧然如布衣。为文有奇气,其论必主于理。

                                    (节选自《元史·李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

B. 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

C. 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

D. 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阁,古时指公主出嫁;也可指皇子出就自己的封国或内阁官员出任外职。

B.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民问里巷或平民老百姓。

C. 鸾舆,古代指天子的乘舆,亦可借指天子。鸾,传说凤凰一类的鸟;舆,泛指车。

D. 乞骸,古代指官员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朝政后,被迫请求回归故乡,常称“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孟秉持公心,精于政务。李孟兴利除弊,稳定时局;仁宗继位后,他更是核查滥费,裁汰冗员,贵戚近臣虽感厌恶,但心服其公,没有离间的言语。

B. 李孟护国有功,不恋权位。李孟兴利除害,打击侥幸专营之徒,国事稳定后,以执政大臣当为天子所亲任而坚决辞职,武宗深为怀念,悲戚竟显于脸上。

C. 李孟选才有道,倡导科举。李孟认为人才的选拔,自汉以来科举最好,当今若用科举选才,应以德行经术为先;在之后廷策进士时,李孟亲任监试官。

D. 李孟气度宏大,才略超人。李孟三人中书省,关心民生,民间利害知无不言,对于士人,无论贵贱,唯才是举;生活俭朴,文章有奇气,其议必有理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

(2)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