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院三棵树

郑长春

①我至今仍怀念着老家院子里的三棵树:年轮最长的枣树、奉献最多的梨树、命运最糟的杏树。有了它们的存在,生活从此不再寂寞——我家黄土掺青砖垒砌的院落里才有了四季分明的气象。那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花瓣,随着青枝绿叶变奏着春华秋实的乐章,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定格成永不变色的情调。

②果子还没熟,就被村里馋嘴的孩子们盯上了,隔三岔五总能看到张牙舞爪的棍棒或噗噗嗵嗵的砖头瓦片扑来,没过多久就被打光了。只剩下那些遮风挡雨的树枝,到该春花烂漫的季节不见青绿枝条,而是在风里雨里遍体鳞伤的瑟瑟发抖,任凭成群结队的蜂蝶乘兴而来,目睹惨状,嗡嗡半天,又扫兴而归。尽管喜新厌旧的蜂蝶不是那般倾情地迷恋,可通过它们无意的骚扰,我家院落里倒也比其他人家较早地呈现出一派春的闹意。

③许多人从我家门口经过时,都会忍不住抬头看看树上那一疙瘩一疙瘩棉花团似的蜜蜂,还有小精灵一样穿梭在斑驳枝叶间的花蝴蝶。独家小院里有根深叶茂的大树,春来花香四溢,夏来绿荫蔽日,秋来硕果高挂,冬来玉树临风,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在田间地头劳作了一天的大人小孩,黄昏时分端着饭碗,靠着树杈说长道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抱腹而去,偶有几只麻雀和斑鸠暮色中掠过枝头,留下喳声一片……

④小小院子里,北边是枣,南边是杏,中间是梨。它们距离均等,高低有致,相映成趣。枣树长得高大壮实且干脆利落,有大家风范、将帅之气,开花迟而结果多,钢针一样的枣针,成了枣树自我保护的优势。就是发育太慢,十几年才长拳头那么粗,所以枣树果子酸甜,木质高贵,在我家院子繁茂生长实乃幸事。

⑤枣树长得魁梧高大,却不及杏树的朴拙和梨树的洒脱。杏树皮黑而叶茂,枝干不高但粗大结实,叶子茂密,层叠覆盖,像一顶葱绿的安全帽,每年五六月份麦黄杏也黄。肉嘟嘟的杏儿,用指头一捏,酸甜酸甜的汁儿咧嘴而出,感觉是一种酥酥的柔,含在嘴里是酸酸的甜,真不忍一口吞下。吃过杏儿再吃梨,这是我们家的“老规矩”。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玉立,像一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小喇叭,果似绿玛瑙,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脆脆的甜。甜是甜,只是大多果子很小,偶尔能见到大果子,能长得皮发黄,汁水撑开果皮直往外流,如果不提前摘下,嗅觉敏感的黄蜂就会捷足先登,提前替你大饱口福。

⑥这三棵树虽朝夕相处,却是各有特点地成长。它们静静地排列在小院里,不卑不亢、任劳任怨,我们这些顽皮的熊孩子,可以在中间绑根麻绳荡秋千,可以拴个布条搭衣晒被子,不需要浇水施肥,不需要剪枝修叶,一切顺其自然。

⑦那年秋天,母亲为即将到西安求学的我送行,特意让年近五旬的父亲爬到大枣树上摘了半书包青枣。母亲流着泪说,娃儿,这枣树在所有果树中适应性最强、用途也广,生吃提神,熟吃健胃,不要忘了这是家乡的水土,拿到学校也让老师、同学们尝尝咱家的“特产”。

⑧数年后,当我再回到家乡老院,发现周围已建起了许多陌生的新房。白花花的瓷砖,把一家家小洋楼装修得像个精致的碉堡。只有我家那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静静地横卧在一堆脏乱的瓦砾中。瓦砾中,还有那三棵依旧傲然挺立的杏树、梨树和枣树。风雨经年,它们明显老多了,或是被人为地摧残得风光殆尽,能看得见昔日那曾伸展在高空的枝叶已颓废得不成样子了。虽是花开季节,却难觅花的踪影,更不见当年的招蜂引蝶。尤其是那棵看似年轻的梨树,也开始出现枯萎的迹象了。

⑨荒凉的小院里,到处是牛羊的粪堆,有几只呆头呆脑的老母鸡使劲用爪子扒着、挠着,时而瞪着一对狐疑的眼睛警视四周,时而抖抖干瘪的翅膀拍打满身的灰土,发出咕咕咕的浅叫。突然,一只老鼠从树洞里露个头,母鸡尖叫着惊惶而逃,留下一串纷乱的或深或浅的梅花般的印痕……这难道就是我梦中的老院、童年的乐园吗?

⑩正准备返身,蓦地发现那棵枣树下的瓦砾间,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那是一束抖着黄尖儿的枣树幼苗,是从老枣树深扎在土层的根部爆发出来的。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记忆的绿色。在我老家那宅破败的院落里有一处多么独特的风景,三棵再普通不过的老树,惊人地坚守着破宅一角,它们的后代在恶劣的环境中奇妙地焕发着新生!

(有删改)

1.阅读第②~⑥段,说说老院三棵树都给“我”带来了哪些永不变色的情调。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玉立,像一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小喇叭,果似绿玛瑙,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脆脆的甜。

3.作者描写数年后回到家乡老院的情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5.鲁迅的小说《故乡》和本文都写到了故乡的变化。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