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材料三:“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四:“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山东各界代表到北京请愿,代表团在济南起程之际,山东父老环跪车站,泣不成声,嘱代表等“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代表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6月28日是和约签字之日,旅法华工和留学生3万余人,奔走呼号,强烈要求北京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他们围住了代表的寓所,不准代表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扑杀之”。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的特点。并列举“第一期、第三期”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引文中的“过激派”、“此种学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个部分?“三民主义”是由谁提出来的?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该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