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C.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D.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求民之疾忧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