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它所带来的“民主”和“科学”即“五四”精神,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把科学与民主当作一个整体。新文化运动宣告科学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旧文化。此后,科学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方法与精神的传播,从而招致“科玄论战”,但最终“科学派”取得胜利,这表明科学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巩固。“科玄论战”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逻辑,其意义不逊于“五四”运动。

经过“科玄论战”,中国的文化界认识到:近代以来,科学文化是先进的,是世界文化大潮中的主流,具有“世界共性”;而中国文化已经沦为地方性的“本土知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新文化运动后,科学地位日趋上升,这在中国学术界表现得最为明显。传统知识分子都自觉尝试用科学思维方法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那种训诂考据、六经注我等旧式学问淡出学界视线;知识分子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学界学风蔚然一新。

“科玄论战”后,科学文化在中国影响涵盖中国整个思想界,造就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繁荣,特别是一大批青年学生参与进来,这对他们人生观的重塑有重大意义。当然,由于“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对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也产生了一些理论误区,造成中国思想界的持续论战,余音至今不绝。

此后,科学研究被纳入了社会建制,即便在战局混乱的动荡年代也不例外。中国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下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科学文化也开始沿着一个有目的的轨迹向前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续航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出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科学研究纳入国家发展轨道,踏上了建制化道路。建国初的十多年,科学研究取得良好开局,科学文化渐成风尚。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首先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再度出场,科学与民主得以重新恢复。“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了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这与文艺复兴时期喊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互为镜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从国家战略上升为基本国策,科技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人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产生自信。

中国文化经历了自大、危机、自卑、自觉和自信的曲折过程,让人清楚地看到,科学文化始终充当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还源源不断地修正作为存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保驾护航,理应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伍光良《建构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五四”精神标志中国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

B. 经过“科玄论战”,中国文化已经脱离世界文化大潮的主流,沦为“本土知识”。

C. 在科学文化陶冶下,中国一大批科学家开始以科学救国之心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D.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研究走上建制化道路;90年代“科教兴国”上升为基本国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站在历史的高度,揭示新文化运动以及“科玄论战”的重要意义。

B. 第二段从思想认识和实际效果等维度入手,指出了“科玄论战”的巨大影响。

C. 文章以反思“科玄论战”为前提分析了科学文化对重塑青年学生人生观的意义。

D. 文章按照历史时代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科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化运动后,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知识、方法、精神的传播,导致了“科玄论战”。

B. 传统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用科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使科学地位日趋上升。

C. “知识改变命运”口号的提出,借鉴和继承了文艺复兴“知识就是力量”的精神。

D. 科学文化不但始终充当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而且作为存量修正中国传统文化。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