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至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 ① )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 ② )调度全国力量,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有医务人员的紧急驰援,也有医疗物资的快速输送,还有“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据不完全统计,有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汇集疫区;19个省份对口定点支援;10天迅速开设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这些举措使得抗疫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防疫情扩散,我国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各地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织密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民群众是战胜疫情的“主力军”。中国政府一声令下,中国14亿人一夜之间待在家里,政府让怎么干,人民就怎么干。中国人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发出感慨:         ,一辈子也没见过……

(材料二)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伍紧急驰援武汉,广大医护人员闻令而行、挺身而出,奔赴战“疫”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成为逆行在战“疫”防控一线的中流砥柱。 春节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但人们发现,1月18日傍晚,他还是(  ③  )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旁,满脸倦容。有网友留言称,“只要有钟南山院士在,我们就没必要害怕任何疫情”。李兰娟院士,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仍亲临武汉一线,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全天都要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十分的辛苦,被网友们称为“国士无双”。李文亮医生,当人们并未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时,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是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江苏援鄂蓝天救援队员许鹏连续工作14天殉职,29岁女医生夏思思用生命践行誓言、武汉医生彭银华推迟婚礼却不幸殉职……4万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他们是“逆行”路上最美的风景。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千千万万名建设者,为医护人员无偿提供服务的司机,为方便百姓生活每天清晨就骑着电动车出门,为周边街坊邻居们买菜送菜的快递小哥……他们奋不顾身的逆行,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动人的画面。

(材料三)

离汉通道关闭后,武昌车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资中转站”,全国各地援助物资通过铁路运输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疫情之下的武昌站,以一系列数字刷屏朋友圈。

时间

车次

数量

物资

1月25日21时22分

T146 南昌--北京方向

23.5吨

援汉蔬菜物资

1月28日下午

160吨

防疫建筑物资

2月2日凌晨4时35分

Z256上海南开往重庆北

日用品、食品等

2月4日8时05分

K354上海--成都方向

15.2吨

援汉防疫物资

2月21日7时25分

Z285北京--南宁方向

19000套

防护服

2月23日20时48分

K599包头--广州方向-

666件

爱心“行李箱”

2月24日晚23时25分

Z161北京西--昆明方向

8吨

防控物资

……

……

……

……

疫情发生以来,武昌车站行包车间平均每天大约要装卸转运7000余件防疫物资,运送物资的“带货”列车,大多都是凌晨抵达。一个通宵班里,装卸工人平均要搬运400件货物,驾驶员人均往返转运50多趟。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   ②统一   ③义无反顾

B.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   ②统筹   ③义无反顾

C.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   ②统一   ③义不容辞

D.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   ②统筹   ③义不容辞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3.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了中国力量,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出中国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