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鹂鸣翠柳

①立了春,气温慢慢上升,树木干枯的枝条上,浅黄青绿、毛茸茸的新芽,开始探头探脑,春天的气象于焉呈现。看到新柳,自然会想起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大自然成千上万的飞鸟中,人们似乎一直对黄鹂情有独钟。

②黄鹂,古时亦称黄莺、黄鸟、仓庚,是雀形目、黄鹂科29种鸟类的通称。我国产有6种,一般所说的黄鹂是指我国常见的黑枕黄鹂。它几乎通体鲜黄,羽毛光滑艳丽。红红的长喙近乎与头部相等,黑色贯眼纹,一直延伸到枕部。一双大眼睛,黑里透红,显得神采奕奕。在徐志摩笔下,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艳异照亮了浓密”。

③黄鹂不仅仪表非凡,而且爱惜羽毛。它们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以昆虫、浆果为主食,很少到地面去,因此非常洁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黄鹂常隐匿在浓密的树叶间鸣叫,人们往往只闻其声,难见其影。

④黄鹂是天生的歌唱家,其声清丽宛转。古时把少女的语音,称为“燕语莺音”。南朝戴墉最爱听莺鸣,春天常“携双柑斗酒”,“往听黄鹂声”。现今,北京有“听鹂馆”,杭州有“柳浪闻莺”。

⑤古人早留意到,黄鹂大约于仲春之时开始鸣叫。《礼记》载“仲春之月,桃李华,仓庚鸣”。《诗经》中“有鸣仓庚”“仓庚喈喈”,都是春天阳气舒缓,万物生长的标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莺歌”和“燕舞”“蝶戏”一样,都已成为春天的象征。

⑥黄鹂始鸣的仲春之月,也是男女婚嫁的重要时令。黄鹂习于雌雄双宿双飞,“喈喈”和鸣之声悦耳,因而成为婚姻和谐的象征。此外,黄鹂羽色艳丽,展翅飞翔时光彩熠熠,有如举行婚礼时身着盛装、光彩夺目的新婚夫妇,故《诗经》以“仓庚于飞”喻“之子于归”。后世的《黄鹂鸣春图》,多为雌雄二鸟站在树上和鸣,除象征春天来临外,也有婚姻和谐的寓意。

⑦黄鹂代表朋友之道也出自《诗经》,但在取义方面由谐音转换而来。《小雅·伐木》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两句,因黄鹂又名黄莺,“莺”与“嘤”谐音,故后人以“莺”代“嘤”以黄莺象征朋友之道。

⑧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黄鹂的喜爱。诗人最爱吟咏的鸟恐怕非黄鹂莫属。“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用黄鹂的欢唱表现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北宋诗人黄庭坚更将黄鹂看成春的守护神,其《清平乐》云:“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在绘画、瓷器、雕刻等艺术品纹饰中,也常见以黄鹂为主的画面。如宋代花鸟画《桑枝黄鸟》,一只黄鹂站在桑枝上,嘴里叼着一颗桑葚,憨态可掬。此外还有《黄鹂翠柳图》《莺歌燕舞图》等吉祥图,寓太平盛世、事业蓬勃,深受大众喜爱。

1.围绕人们对黄鹂的“情有独钟”,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内容?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身着彩衣、音韵优美的黄鹂,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

3.文章初拟题为“说黄鹂”,后改为“黄鹂鸣翠柳”。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作者这样修改的理由。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