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太守游而乐/言听计从     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B.往来而不绝者/滔滔不绝     负者歌于途/负荆请罪

C.醒能述以文者/以礼相待     宴酣之乐/安贫乐道

D.临溪而渔/临危不惧      野芳发而幽香/一言不发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精神不振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析】
此句表面写的是太守因酒而醉,实质太守是因山水美景而醉,因把滁州治理的境泰民安、年丰人乐的欢喜而醉。

(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理【解析】
此句以太守的快乐衬托人们的快乐,委婉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理【解析】
此句点明了“醉翁”的深刻含义,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并引领了下文的写景。

3.以民为本是为官者造福百姓的前提条件。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说说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欧阳修和郑燮两位为官者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犊。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  ②任:承担责任

九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