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赵一曼女士》是当代作家阿成的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获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囯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选择《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赵一曼是一个抗日英雄,她的事迹曾经感动和影响了几代人,2009年在由中央宣传、全国总工会、共青国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一曼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虽然岁月流逝,但这些为民族独立、祖国新生、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人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在“高举中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重温赵一曼的英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助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思考中自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该小说获奖之后曾撰文评论,“《赵一曼女士》,这是本届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篇,阿成在相当小的尺度内安排了三重声音:有现实对历史的追问、沉思,历史的现场叙事,还有史料的拼贴。在这三重声音沉着从容的合鸣中,人们看到了一位英雄和圣女……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朴实’,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

(教育部考试中心《20l8年高考试题解析》)

材料二:

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述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从思想意蕴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其带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痕迹,但不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阿成以大智若愚的想象,再现了赵一曼的人生片断。在叙事上自由出入于不同的叙事角度之间,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了赵一曼的性格与人格,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颂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岀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曾记得有一学生曾质疑真伪,认为第二封信是有损英雄的虚构文字,我未见过信的原件,心中惶恐,不敢妄断,就打电话询问阿成老师,他说那是真的,他也不敢虛构,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荚雄性格中“人性的温度”,这是原话。

《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总体上有一个基本价值立场,那就是肯定英雄赵一曼,她的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体现了汉民族敢于反抗外族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叙事角度是三种聚焦方式并有各自特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内聚焦(限知视角)是介入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方式,也是叙事者表达情感的自由方式,小说中的“我”与真实作者之间价值观念是重合一致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则体现叙事者的再现式想象及对历史事件进行生活化、细节化还原的能力,外聚焦体现的是叙事的节制含蓄及对读者的尊重与期待,展示人性化的英雄是小说的主旨。

(刘绍信《赵一曼女士叙事解读》)

材料三:

第5題考查小说“人物分析”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能力层级D,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赵一曼女士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她既有浪漫拔俗的文人气质,又有着因长期从事险恶军事斗争而形成的职业军人的冷峻气质,该题要求考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分析赵一曼身上体现文人气质和军人冷峻的细节,参考答案对其文人的气质列举了三点: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对其职业军人的气质特征——冷峻也列举了三点: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该题满分6分,每一点对应1分。正如小说作者所指出:“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作品对赵一曼的文人和军人气质细节描写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

考生作答的主要问题:(1)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质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比如这个回答:“因为赵一曼女士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又作为一名反满抗日战士,二者完美结合……所以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再如这个回答:“这句话(指题干)是对传主赵一曼的高度概括、赞扬了传主文静、从容、为国捐躯的美好品质与精神”,它实际上是在评论试题的题干而不是回答问题;(2)思路不清晣,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如列举一个特点后说她具有文人气质,接着又重复说这一点是“军人冷峻”的体现;还有些考生列岀了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如写遗书、攻心策反等,但未指明这属于赵一曼的哪种气质;(3)回答不全面。如回答军人冷峻气质时仅写道“赵一曼女士在被逮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她始终都没有开口”等;(4)不按题意回答问题,将相关细节分要点列出,却并不说明属于文人气质还是军人冷峻的特征。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的成功体现在内容的积极和艺术的独到。

B. 考试的文本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获全国大奖的作品容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C. 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

D. 《赵一曼女士》的叙述角度是多样化的,三种聚焦方式体现了艺术上的匠心。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

B. 我们在试卷上读到的文本往往已经不是原文原貌,而是经过命题人删改过的适合考试的“考试文本”。

C. 考试的命题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目标明确地考查具体能力。

D. 考生答题方面的问题暴露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和应试能力的低下。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水平的做法。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