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 雨

南 丁

①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②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③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腿疲乏,心振奋。“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个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④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片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是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员,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的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细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汇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⑤“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蓬勃、兴旺、灿烂、辉煌!”诗人也用了这个贫乏而无力的词汇,也加了个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⑥车在细雨中行进。“我可不能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是书记的男低音。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⑦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才懂”是县委书记说的话,自谦中暗含对诗人轻率说“读懂”的批评。

B.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这既刻画了三人对纪念对象的怀念与崇敬,又引起了下文的情节描写。

C.雨中三个人的身材、发型和眼神各不相同,从肖像描写中我们可以感知诗人热情浪漫,小说家厚重深邃,县委书记热情内敛。

D.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归来,诗人热情赞美,小说家深沉思索,县委书记心怀景仰,这些表现尽己所能,造福一方的庄严主题。

2.小说第④段关于小说家的描写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3.小说用“亮雨”作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