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过年这几天,是大家彼此表达美好祝愿的日子,随着微信、QQ等交流工具的便捷使用,大家转发现成祝福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原创的新年祝福却少之又少。如果收到的都是一些雷同的祝福语,难免会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复制、粘贴、发送,这样传递的祝福总让人觉得虽有新意却少了诚意。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请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对象,编写一则祝福语。

A.爷爷奶奶辈   B.爸爸妈妈   C.老师   D.同学好友

要求:①原创;②根据选择对象,表达得体、有真情实感;⑧80字以内;④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可巧用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使祝福语生动形象,增强感染效果。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简洁明了。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能加深印象。

【题型】综合性学习
【结束】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④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⑤六月,阳光如炽,我是条落网的鱼。

⑥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⑦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⑧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⑨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⑩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⑪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在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⑫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1.割麦过程中,“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指出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六月,阳光如炽,我是条落网的鱼。

(2)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有什么作用?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5.无奈:“心生忐忑”“对抗性为零。”应付:“我则是一个人的啦啦队”,“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高兴:“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感激:“刺痛着我的眼……最大的一颗吧”报答(战斗、感恩):“和父亲在并肩作战”“始终没有忘记……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无奈——应付——高兴——感激——报答(感恩)

6.(1)把自己无法回避比喻成“落网的鱼”,说明自已并不愿意,只是出于无奈。(2)贬义词褒用,竭尽全力地割麦子,又有发泄歉意的意思,也是在收获他的播种和希望,包括“我”的高考。

7.既是首尾照应,又表达了:“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更深层地表达了: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8..①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②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③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解析】

9.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10.试题分析:欣赏文句中的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1)“落网的鱼”是一种比喻,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情。(2)“肆虐”贬义词褒用。要答出竭尽全力和发泄歉意的意思。答作用时可考虑答出收获的象征义。

11.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作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在内容上:表达了高考就是“我”的麦田的观点,表现了要回报父亲对“我”的爱的中心。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文章浑然一体。

12.试题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关爱儿子”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9

(二)

谈失败

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无法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个愿望,有时竟不择手段。

②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平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我记住了这句话。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④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⑤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⑥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塔令牌召回,最后还是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⑦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不能再失败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喜欢的感觉。

⑧林则徐的人生成功了吗?大家只记住了“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免去职务。从功名的角度来说,他成功了吗?一点儿也不。

⑨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还因为失败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⑩南唐后主李煜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是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家破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煜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

⑪莫扎特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他却是一个音乐天才,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如果交给普通人抄谱,终生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间原本美好的存在。

⑫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非常糟糕,他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无数传世的佳作。所以,以史为鉴,回归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不必做出决定,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出决定。作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的开始。

13.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4.文章⑥⑦⑧段已经举例了3个事例进行论证了,为什么还要在第段中再举3个事例继续论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如何理解?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16.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多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答案】

17.以中国与外国不同的思维和理念对比,引出“谈失败”的论题。

18.前面的⑥⑦⑧列举的事例论证了“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成功”的观点。后面的⑩⑪⑫与前面的观点构成了递进关系,进一步论证了“因为失败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也就是这方面的失败换来另一方面的成功。如南唐李煜政治上的失败换来了文学上的成功,苏轼仕途上的失败换来了文学上的成就,莫扎特生前屡受排挤,不受欢迎,成就了他的音乐天才。

19.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失败并不可怕,把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寻找新机会和新方法,坚持不懈,继续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0.失败自然不是成功,但它往往能成就伟大。

【解析】

2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从方法上讲,这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中国与外国不同的思维和理念进行对比。目的:引出“谈失败”的论题。答此题要注意议论文开头引用事例的一般作用,即引出论点或论题的作用。

2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议论文的多角度论证观点的考查,也是对文章结构的方式的考查,提高我们鉴赏议论能力,也是提高我们分析和撰写议论文缜密的思维能力使文章更加符合逻辑。可从不同的角度举例和一一对应的角度来谈作用。

23.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内涵的把握。特别是对后一个分句“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的理解。要答出为什么要“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可从总结教训,坚持不懈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24.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琮妻父为钟陵①大将。琮以久试不第,穷悴愈甚,妻族益相薄,虽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军中高会,州郡谓之“春设②”着,大将家相率列棚以观之。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惊且惧。既至,廉使临轩,手持一书笑曰:“赵琮得非君子婿乎?”曰:“然。”乃告之:“适报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书,乃榜也。将遽以榜奔归,呼曰:“赵郎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帐,相与同席,竞以簪服而庆遗焉。

(节选自《玉泉子》)

【注释】①钟陵:唐代地名,今江西进贤县西北。②春设:指设盛宴犒劳将士,有戏曲杂技等演出。③廉使:即按察使,负责巡查各道事务的官员。

2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琮妻父为钟陵大将(带领)   B. 妻族益相薄(好处)

C. 适报至,已及第矣(刚才)   D. 将遽以榜奔归(急忙)

2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

B. 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

C. 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

D. 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惊且惧。

(2)妻之族即撤去帷帐,相与同席,竞以簪服而庆遗焉。

28.本文和《范进中举》在主题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