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列子·愚公移山》的开头有这样几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对其中的“河阳”一词,课本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连《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也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古以水的南面叫做阴,水的北岸叫做阳。”单单就这些注释的本身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联系课文的注释和前后的句子来看,就有了问题。“河阳之北”照课本注释的意思来理解,不应是“黄河的北岸”,而应是“黄河北岸的北面”了。而“黄河北岸的北面”是什么意思呢?实在令人费解。

《列子》一书,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七略别录》。今本《列子》全书共载l34则,文章体裁不全像先秦各家著作,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今本《列子》是出于晋人的搜集,不是原本,原本在魏晋之世早亡佚了。“河阳之北”不可能也不应该解释为“黄河北岸的北面”的。从前后句式来看,前一句是“冀州之南”、后一句是“河阳之北”。“冀州”显然是一个地名,那么“河阳”也应该是一个地名。而古代有否“河阳”这个地名呢?有的话,又在什么地方呢?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及有关资料,知“河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汉代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明代洪武初年,废入孟州,向来是洛阳外围的重镇。唐代建中年间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于此。当时郭子仪等人在史思明、安庆绪的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在河阳。因而杜甫曾在其诗《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河阳,在地理位置上的确在古黄河的北岸,有趣的是,历史上还确曾有过一个“河阴”。“河阴”也是一个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在地理位置上恰在古黄河的南面。“河阴”与“河阳”可以互相印证其在古代的存在。而为古“九州”之一的“冀州”,据《书·禹贡》记载:冀州,西、南、东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与雍州、豫州、兖州、青州为界,即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河北东南部地区。而今天的王屋山正好就在这个“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地理位置上。

由此可以认定:“河阳”应是一个地名,不应认为是“黄河的北岸”。

(选自《语文学习》)

1.下列材料,不能用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也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古以水的南面叫做阴,水的北岸叫做阳。”

B. 从前后句式来看,前一句是“冀州之南”、后一句是“河阳之北”。“冀州”显然是一个地名,那么“河阳”也应该是一个地名。

C.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及有关资料,知“河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汉代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明洪武初,废入孟州,向来是洛阳外围的重镇。

D. 郭子仪等人在史思明、安庆绪的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在河阳。因而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本文提供的知识填空:江苏省江阴市在长江的__________面,湖南省的衡阳市在衡山的___________面。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