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清廷中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弃之,专守澎湖”。鸦片战争后,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特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制越南、緬甸,北過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番,兼用西人机器,以取煤铁山木之利,数年后可开制造局;练海师,为沿海各省声援,绝东西各国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事之可行者一也。”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二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充分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为了积累财富,一个国家就必须生产和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富有进取性的国家必须依靠海洋来获得海外的原料及市场的基地。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能在海洋上自由行动,并在必要时阻止海上自由贸易竞争。为此须有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装备精良而训练有素的海军。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

——摘编自19世纪后期美国海军少将马汉《海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论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并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谈谈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