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宁波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宁波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宁波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宁波本地话,但那种老宁波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宁波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宁波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宁波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宁波某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中“宁波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由什么现象引发?(2分)

2.下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中,哪一项不符合材料原意(     )(5分)

孩子缺少讲宁波话的环境      B.全球化时代需要公共语言交流

C.学校教育不重视方言教学      D.宁波话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

3.统观材料,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宁波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