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①时代变了!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正在被电脑、手机和网络控制,人类正在逐步被程式化和数字化。

②人类当然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以变应变。但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同时,又不能沦丧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类正面临精神的二次解放问题,面临重新找回心灵自由的问题。

③现在生活便利,资源充足,是过去完全不能比的。比如获取信息,以前要找资料翻词典,跑图书馆,折腾一天可能就找出一条。现在呢?动动手指头,海量信息和数据就从头顶上面的“云”给你传输下来了。现在花大量的脑细胞记忆知识点叫“浪费资源”,不如把这些细胞用来思考。然而,我们发现思考不动了,英雄般地以知识的广度,牺牲掉了思想的深度。

④视听艺术的发达,使大众文化得到了普及,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能专注认真地阅读一本书的人越来越少,语言的重要性被逐渐低估甚至忽略。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都从各自的角度证明,语言本身是思维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越高,思维的程度就越深。视听艺术对语言艺术的冲击和挤压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视听的东西常常只停留在浅层,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大脑。阅读文字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有很多东西可能你一时半会儿不懂,需要反复琢磨。看过几遍《三国演义》电视剧,和看过原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网上或手机上浏览信息,不是真正的阅读,充其量算是“浅阅读”或“伪阅读”。

⑤能阅读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是一种享受,可是现在懂得这种享受的人不好找了。到处都在说中国人的国民阅读量很低,排在世界上很靠后的位置。网上曾经评选《红楼梦》为排名第一的“死活读不下去的书”,这当然是一个玩笑。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说明有危机感了。现在各种读书日、读书节、书香工程数不胜数,国家也提倡大家多读书,这是好事,不过还要注意阅读质量。

⑥空洞乏味的作品现在比比皆是,文学和文化也要讲市场效益,但有“市场效应”的作品不一定有代表性,不一定有价值。

⑦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读一些有“市场效应”的书籍,而忽略了读经典作品。阅读不是消费行为,阅读是发现自己、反思自己的过程。有“市场效应”的书不是不可以读,但是不能不读经典。前者不过数月,就可能被扔进垃圾堆。只有经典能够代表人类智慧,才可能直抵心灵深处,才能续接人类智慧,才是真正的“永恒”。一个托尔斯泰,抵得上一千个平庸的作家;认真读一部《红楼梦》,比背下几万条手机段子高出好多个层次!

⑧经典作品给人传达的精神意义是深刻的丰富的,给心灵带来的震动是令人沉醉和久久回味的。通过阅读经典,你才能进入一种更深沉的感悟,发现生活,解释生活,推动生活。

⑨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同质同量智慧的突飞猛进。解决人类灵魂的问题,只能靠人类积累的智慧,这些都藏在经典之中。

⑩因此,在很多人已经遗忘经典的时候,我们提倡阅读经典,经典阅读,重拾对人类文明智慧的敬畏,带心灵回家。

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出判断最准确的一项(   )

A.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正在被电脑、手机和网络控制。

B.人类正面临精神的二次解放问题,面临重新找回心灵自由的问题。

C.经典作品给人传达的精神意义是深刻的丰富的,给心灵带来的震动是令人沉醉和久久回味的。

D.我们提倡阅读经典,经典阅读,重拾对人类文明智慧的敬畏,带心灵回家。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现实社会中人类被电脑、手机和网络控制、人类正逐步被“程式化和数字化”入手,警示人们人类正面临精神的二次解放问题和重新找回心灵自由的问题,为后文论证做准备。

B.第④段中作者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充分证明欣赏视听艺术不能和真正的阅读相提并论或欣赏视听艺术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

C.作者认为有“市场效应”的作品不一定有价值,没有必要多读,而经典能够代表人类智慧,有“永恒”价值,才应多读。

D.每年寒暑假中央电视台有些频道经常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伴随少年学生愉快地度过假期,接受名著的熏陶。以此为论据,也可证明本文的观点。

3.运用文中的观点,列举一部你阅读过的经典作品,说说它给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