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的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处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并三:自奏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勃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负责起草诏令的应是嘟个职能部门?唐代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高一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