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铎,字振之,其先滕州人,徙恩州历亭县。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海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语人曰:“治官事如孙铎,必无错失。”初即位,问铎安在,有司奏为右都管,使宋。及还,除同知登闻检院事。铎言:“凡上诉者皆因尚书省断不得直,若上诉者复送省,则必不行矣,乞自宸衷断之。”上以为然。承安元年,召为中都路都转运使。四年,迁户部尚书。铎奏曰:“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乞自今凡将下令,再三讲究,如有益于治则必行,无恤小民之言。”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亦言:“颁行法令,丝纶既出,尤当固守。”上然之。泰和二年闰十二月,上召铎、户部侍郎张复亨议交钞。复亨曰:"三合同钞可行。"铎请废不用,诘难久之,复亨议诎。上顾谓侍臣曰:“孙铎刚正人也,虽古魏徵何加焉!”三年,御史中丞孙即康、刑部尚书贾铉皆除参知政事,铎再任户部尚书。铎心少之,对贺客诵古人诗曰:“唯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御史大夫卞劾铎怨望,降同知河南府事。泰和七年,拜参知政事。蒲阴县令大中与左司郎中刘昂、吏部主事曹元坐私议朝政,下狱。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宣宗即位,召赴阙,以兵道阻。宣宗迁汴,铎上谒于宜村,除太子太师。在疾,累遣使候问。贞祐三年,致仕。是岁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B.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C.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D.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官僚机构。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指的是封建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后来它成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C. 闰十二月:闰月是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十二月是在十二月后面又加了一个十二月。

D. 主事:本意是主持处理事情,作为官职称号,是指一个部门如吏部、礼部等的负责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铎颇受器重。章宗刚即位就提拔孙铎,并对人议论说如果都像孙铎那样为官从政,定然没有过失,希望官吏们向孙铎学习。

B. 孙铎作风刚直。在议论交钞的时候,孙铎与张复亨相互驳难,最终把张复亨驳倒,皇帝认为就连古代刚直的魏徵也超不过他。

C. 孙铎思虑长远。他认为国家在颁布法令之前,一定要反复论证,如果可行就坚决推行。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也认可他的说法。

D. 孙铎贪恋高位。泰和三年,孙即康、贾铉都做了参知政事,孙铎只做了户部尚书,他不满意,对人吟诗抱怨,遭到大臣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

(2)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