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析】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每有会意;         会宾客大宴

B. 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 亲旧知其如此;       故人不独亲其亲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形象。

B. 〖乙〗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C. 〖甲〗作者把牡丹、菊花与莲花对比,赞赏了莲花的高洁,否定了牡丹、菊花的富贵庸俗。

D.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志趣,但写法有所不同,〖甲〗文托物言志,借莲花的形象来表达, 〖乙〗文作者虽托言为五柳先生作传,实为自传。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