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共12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C.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与“厚”相对。

D.诏书特下,臣郎中          拜:授给官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州司临门,急星火          D.况臣孤苦,特尤甚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11.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文中先提出古代君王的政治纲领是“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就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B.第一段李密还写到了曾“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以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也无不事二主之心,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获得他的同情。

C.作者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果决地摆明了自己的意愿,可谓有理有据,情真语切,而水到渠成。

    D.为了不让朝廷利用臣子的职分是应该“尽节于陛下”,再向自己施加高压手段,作者

     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使“报养刘氏”能够实现。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

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

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

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

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