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③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③与:帮助。④资:借。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

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走送之        走:________

不敢稍逾约     逾约:________

邑人大姓文不识   邑: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主人公“好学”,体现其“好学”精神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你能从中概括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吗?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