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学校开展了“了解北京中轴线,感受古都魅力”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     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     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这条中轴线如一根脊梁,又如同一条“龙脉”,它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区域,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     的城市之一。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称(chèn)    脊梁(jǐ)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

B.对称(chèng)   脊梁(jí)   “区”字的第二笔是“????”

C.对称(chèn)    脊梁(jí)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

D.对称(chèng)   脊梁(jǐ)   “区”字的第二笔是“????”

(2)结合上下文,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辉煌   最杰出   最突出

B.最突出   最辉煌   最杰出

C.最杰出   最突出   最辉煌

D.最突出   最杰出   最辉煌

(3)假如你站在正阳门前,请借助材料的知识,向同学们说出示意图上一个景点的准确位置。(从天安门、故宫、景山选其一)

材料二:老北京人眼中的钟鼓楼有着前朝的余绪①:“①鼓楼像是一个穿红袍、戴红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两人一前一后,形影不离,度过了700多年悠悠的岁月。”在来自乡下的杏儿眼中,钟鼓楼有着俗世的幸福:“鼓楼比她想象的还大,这让她高兴。……她看见了钟楼。她觉得钟楼真秀气。②不知为什么,她觉得可以把钟鼓楼比作一对夫妻,鼓楼是夫,钟楼就是妻。他们永远那么紧挨着,不分离。”作家刘心武眼中的钟鼓楼意味着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他在小说《钟鼓楼》中写到:“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      

(选自《文学中的北京城垣与中轴线》,有删改)

注:①[余绪]指留传给后世的部分。

(4)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句把钟楼和鼓楼比喻成穿越历史走来的旧时平民和贵族,这一比喻具有时代特征,贴切地写出了钟鼓楼是建筑和文化的遗存。

B.②句把钟鼓楼比作夫妻,符合来自乡下的杏儿身份,体现出钟鼓楼和平凡百姓的生活融到了一起。

C.①句生动写出了钟楼、鼓楼在身份、地位,以及建筑风格上的不同;②句形容钟鼓楼像夫妻,钟楼秀气,所以喜欢钟楼更多一点。

D.①②句写钟鼓楼在不同人眼中的印象。无论是把它们比成一对形影不离的历史老人,还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夫妻,都极其形象地表现出钟楼、鼓楼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5)根据语境,在材料结尾横线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蕴含在钟鼓楼身上流淌的历史感中

②不管是前朝的余绪

③还是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

④俗事的幸福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6)同学们拍摄了一些中轴线附近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放到展板上,其中有两幅是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请你判断彩画表现的故事,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图一:      

图二: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