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I+I+)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I+基因(结果如图a),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I-)的杂合子小鼠。

(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b。

①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__________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有关。

②分析系谱图__________(能/不能)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有突变基因来自__________(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 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表示)。请将支持③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i、ii、iii处。

野生型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探针

+

+

+

neor基因的RNA探针

i__________

ii__________

iii__________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高三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