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1]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注]日者:以占卜为业 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         严重:(受)敬重

B.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其实:他的实际才干

C.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坐诛:判死罪

D.愿并臣付狱               付狱:交付治罪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已知之矣/君臣守以窥周室

B.公用人,不以名誉/燕王欲结

C.公徐一言定/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其可寒士争进/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   )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⑤其可与寒士争进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真宗朝,直到他去世以后,儿子王素才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钱若水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