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下列提供的几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材料一:记者从武大等多所高校了解到,莫言的作品在图书馆借阅量不高,不过获奖后阅读量有所上升。诺奖花落中国的消息彻底改变了莫言在书店的遇冷境遇。昨晚的汉街文华书城,走到促销展柜前,翻看莫言作品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是实体店,记者发现网络上莫言的作品也一书难求。国内几大网商当当、亚马逊等都在图书首页推出了莫言作品专区,不过书基本上被抢空,处于缺货状态。连并不是以卖书主打的淘宝网也迎来了销售热潮。

材料二: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A.我国国民阅读有跟风的现象。

B.我国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少,人均购书量少,阅读率低。

C.我国国民阅读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D.为改变现状,政府、学校、书店、图书馆等部门、单位可以加大读书活动的推广。

八年级语文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