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①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②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③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④而立,阖口⑤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⑥闻,岂不悲哉!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⑦,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有改动)

(注释)①二世:秦二世,胡亥。②子婴:秦朝第三位皇帝。③糜没:粉碎毁灭。④重足:重叠双脚。⑤阖口:闭上嘴巴。⑥上:皇上。⑦为国:治理国家。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2.依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秦国最终灭亡的原因。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