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节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 正确的道理   B. 作战的规律   C. 施行“仁政”   D. 统治的方法

2.对文章能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 〖甲〗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再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 〖甲〗.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 〖甲〗〖乙〗 两段文字的体现了“得道多助”的思想。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里子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 时人莫之许也        怅恨久之

C. 威天下不以兵营之利    上使外将兵

D. 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夫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