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2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3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