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杜甫

之子(1)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2),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3)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⒃,归醉每无愁。

注释:①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②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这里形容鲤鱼很多,游来游去。⑤语出潘岳《闲居賦》:“张公大谷之梨。”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照应标题,又总领全诗。诗人去友人张氏隐居之所拜访,二人相聚兴致极好,友人挽留他吃过晚饭再走。

B. 颈联中“杜酒”之“杜”与“张梨”之“张”,分别指作者自己和标题中的“张氏”,表现出宾主二人礼尚往来,相聚极欢。

C. 这首诗中,诗人杜甫和主人张氏都是极有人情味的人,这从他们虽很少见面,可是一旦 相见,主人热情留客,客人欢饮不拘束,并且真心致谢就能看出。

D. 这首诗语言浅近,用典自然。例如领联中两句都使用到了《诗经》中的典故,景中含情, 承上启下,故前人评论颔联为“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

E. 这首诗以时间顺序来展开,先写诗人前来拜访,主人留客;再写宴席之乐;最后想象归途,与首联相呼应。

2.尾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既然“险”,为何又“无愁”?请结合诗歌内容,有条理地作答。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