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机器人抢不走哪些饭碗

陈庆修

机器人似乎可在任何领域抢走人类的“饭碗”了,有没有哪些岗位是机器人抢不走的呢?

拿手好戏是程序性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机器人似乎已全面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机器人的“工作喜好”有规律可循,主要是程式性工作和智能性工作。

程式性工作是机器人的传统优势项目。受软件程序的驱动,工业流水生产线上的程式化工作,机器人全能胜任,无论切割、焊接、装配、喷漆,还是包装、搬运等,都能比工人做得更精细、更完美,而且还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危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无可挑剔。

近年来,智能性复杂工作也被机器人盯上。像智力抢答、下象棋等“脑力”劳动,流水线上那些工业机器人干不了,但对智能机器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智能机器人综合智力正在接近人类,其灵活度、准确率和自主判断能力与人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无人飞机、汽车自动驾驶设备,它们自行判断路线,躲避障碍物等。

有了可观的智商,机器人自然能从事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判断医学X光片准确率达98%以上,超过专家水平;其他如行政人员、会计、律师等,许多常见工作都可胜任。

难以取代人类的个性化和创意性

与人相比,机器人更便宜且具有不怠工、不抱怨等可爱之处,但无论工业机器人还是智能机器人,毕竟是“物”而不是人,这决定了与人性相关的领域,机器人难以觊觎。

智能机器人可以读X光片并作出诊断,这些工作,许多医疗服务机器人都可以干,而且比人做得更好,但是机器人不会情感安慰,不会感情护理,不会心理疏导,不会实施个性化诊治,不能与患者心灵沟通与互动。中医望、闻、问、切,机器人还难以上手。

艺术设计类工作机器人也没法沾边。这类工作需要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机器人可做出至善至美的画面,但不能体现情感、创意、灵感等个性特征。例如艺术明星,粉丝们对其出神入化的表演如醉如痴,也对本人有兴趣,换了机器人这种微妙将不复存在。

情感类工作机器人亦无法涉足。机器人可护理和照料年老体弱者,但是不能进行感情陪护;机器人可以授课,但不能进行个性化辅导,更不能替代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体育竞技运动机器人也难以取代。世上有数千万运动爱好者,他们是各种职业球赛或体育竞技运动的座上客。在绿茵场上机器人踢足球,人们会觉得很新鲜,但无法给人兴奋感。

发明创造类工作,改革创新类工作,同甘共苦类工作,传情传神达意的领域,机器人也无能为力。相对来说,机器人更直接影响中等技能工作,对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作,目前影响并不大,甚至管道工、电工、建筑工等这些普通岗位机器人暂时也难以取代。

调整人才教育是应对之策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人类成为一种趋势。有预言称,未来30年内现有50%的岗位会被取代。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是抢人的“饭碗”这么简单,还会引起人类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未雨绸缪、及早作出妥善应对。

除了就业机会被机器人取代,科学家还担心机器人智力超过人类,尤其担心人工智能自行设计、自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危险。

总之,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可以取代人类完成许多工作从而造福人类社会,了解机器人的性能特长,人类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好并专注地从事机器人难以染指的工作,最重要的应对之策是有意识地调整教育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选自《光明日报》2016.3.11,有删节)

1.机器人在智能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请简要概括出来。

2.文章的题目是“机器人抢不走哪些饭碗”,请根据文中解说一一指出来。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画曲线句子中“最重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